我的叔叔于勒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变幻莫测,请任选一个角度,梳理一下小说的结构

转;供你参考;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写法国中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的精神的堕落。 二、分析情节 1、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思考: ①情节从什么地方开端?这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后,故事情节有了怎样的发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妇突然见到于勒,态度又有怎样的变化? 1、 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 2、 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德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 3、 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 4、 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们委有钱,就会认下于勒。 5、 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如果他们不是那么好面子,则结局不会如此。 6、 是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在他们的头脑中只认识钱。 7、是那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金钱关系。   明确: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识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点拨:说明他们的希望不过是个虚幻的肥皂泡而已,是一场欺骗自己的白日梦。 三、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1、研讨本课的主人公是谁。 △这篇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用了很多笔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终明确: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一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出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全文主题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势利 3、分析小说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对若瑟夫的心理描写,体现了孩童的纯真、善良,与大人的势力、刻薄形成了对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愿望。——希望“人间多一点亲情、多一点爱,少一点金钱下的冷酷。”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的原因。 四、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于 勒:穷―――富―――穷     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点拨: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 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你看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点拨: 1、不要把实现理想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去奋斗,去努力,去争取。 2、在亲情和金钱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同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15
内容概括

年轻时于勒大肆挥霍,人财两空,被看成是“祸水”,落得扫地出门的地步。既至美洲,赚了小钱,两年后又发了大财,成为大家的“福星”。菲利普一家渴盼有钱的于勒归来.为此二姐也因此找到了未婚夫,一家人都很高兴,出国到哲尔赛岛的旅行,他们在船上却见到一个酷似于勒的穷苦的卖牡蛎的人,菲利普先生在船长那里得到了信息及验证.不但发财的梦想化为乌有,进入上流社会的美梦成为泡影,眼下二女儿的婚事也岌岌可危。最后全家不动声色地改乘圣玛洛船回来,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来吃他们。最后再也没见过他

2作者简介编辑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拥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名.又和俄国契诃夫称为“双璧”。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

莫泊桑(17张)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年创作)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我的叔叔于勒》、《米隆老爹》、《两个朋友》、《漂亮朋友》、《项链》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羊脂球》这本书是由《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短篇小说组成.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