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与电视剧(旧版)有什么不同啊?急!急!急!急!急!

我们要写论文,1000字以上。我需要许许多多的资料,我看完了西游记原著和电视剧,可我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我仍然需要许多的资料,最好要丰富一点,自己写哦,不要网上的。如果有现成的论文最好,我想看一下别人是如何写的。非常非常急!!!!!5天之内必须发来!!!!!我QQ:462066235。绝对不是抄!!!相信我,我只是为了看看结构啊,层次什么的如何安排。

5天之内必须发来!!!!!急!急!急!急!急!好的话我一定重重的追加悬赏!!!!!光速!!!!!火速!!!!!急用!!!

看西游记电视与原著几点不同与不当之处

1,关于蜘蛛精:不只一人说蛛蛛精被昴日星官他妈---老母鸡毗蓝婆菩萨带走打扫庭院了,对此我觉得是电视先入为主了,电视拍的很经典,所以看过电视的人就基本上不看书了。其实原著中很明确的写着蛛蛛精被老孙打的稀巴烂,为防止有死心眼的人心生疑问,现将原文载录如下:好大圣,把叉儿棒幌一幌,复了一根铁棒,双手举起,把七个蜘蛛精,尽情打烂,却似七个暧肉布袋儿,脓血淋淋。这下该都相信我了吧。非要我把这段粘粘糊糊的恶心惨案摆在这里,才肯相信,真是气死朕了,现在人证物证俱在,服不服?!

而老母鸡收伏蜈蚣精看洞是有道理的。公鸡与蜈蚣相克,故可以降伏,所以有鸡的地方有蜈蚣非常合情合理!编导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在这里给与置换,混淆视听,不知是何道理!这是我要指责编剧的第一处地方。

2,蛇精,有细心人说关于你《看妖精死》一文中在黑风山少算了一蛇精。由于是小怪我将其忽略了,慎重起见我又查了一下原著,发现在此处其实是一苍狼(电视中确实是一蛇精,长得还颇为俊俏)。我想了一下,觉得编剧在此改动也是不合适的。所谓狼狈为奸,蛇鼠一窝,熊和狼在一起是可以接受的,和蛇在一起似乎不合情理吧。想不通,有待高人指点迷津。

3,车迟国,与鹿力大仙隔板猜物那场比赛,娘娘放柜子里的是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后被猴子变成一件破烂流丢一口钟。此处电视演得错误大了去了。一口钟其实也是一件衣服,看过相关书籍后,根据我的理解,简单的说它是一种类似马甲的衣服(外型像大钟而已)。而电视演的果真就变成了一口钟,金属的,敲起来咣咣响的钟,贻笑大方啊。当然这种工作失误可以理解,因为古文分析起来难度较高,对编剧的要求也高,这里不想太责怪编剧。但以后大家一定要明白,这是不对的。

4,嫦娥,原著中收玉兔的是太阴星君,估计也就是月老。他是月亮上的最高长官,手下美女如云,嫦娥只是其中一个。原著中嫦娥并没有太抢眼的镜头,只是导演由于某些原因过分突出了她。原因一、考虑老百姓中嫦娥fans的需要,原因二,为直接原因,即节约成本。

书中太阴君带着一群美女来收玉兔,而导演这里没有叫那么多人了,她直接让嫦娥这一妇道人家抛头露面来收玉兔,结果险些又被老猪占了便宜。哈,玩笑话。其实原著中色胆包天的老猪还是力排众难的找到了嫦娥,原文如下:正此观看处,猪八戒动了欲心,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行者上前揪着八戒,打了两掌骂道:“你这个村泼呆子!此是什么去处,敢动淫心!”八戒道:“拉闲散闷耍子而已!”那太阴君令转仙幢,与众嫦娥收回玉兔,径上月宫而去。

电视剧中唐僧的三位扮演者由于每个人自身个性的差异,对唐僧的演绎也明显不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位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的“唐僧”。每当这位“唐僧”出现的时候,就给唐僧增添了一层“不近人情”或者说“狠心”的色彩,至少我是这种感觉。我不知道当初导演在安排角色的时候,是不是做了精心的计划,有意让三位演员演绎出唐僧的三个不同侧面抑或是三种不同的唐僧形象。 但实际的观赏效果却是如此。而〈西游记〉原著小说中的唐僧并不会给我这种感觉。说实话,我颇为讨厌原著中的唐僧形象。在小说中,每当上一回里刚刚化险为夷,下一回中有来到某座阴森恐怖的大山跟前的时候,唐僧自己都本能地恐惧,经常会对孙悟空说大概是“悟空,你看前面那座山乌林密布,虎豹之声不绝,怕是有妖怪吧”之类意思的话,而孙悟空每次都要安慰他说“师傅莫怕,一切都有俺老孙在”,唐僧每次也都能“心安”。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套语,反复出现在<西游记>的原著小说里。可是每当有妖怪幻化为人形来害他的时候,他又不相信孙悟空了,经常会说“她(他)一个弱女子(老人家)怎么会是妖怪呢?”由此吃的苦、受的罪非常之多,但是每次又都重蹈覆辙,一点儿教训也不吸取。唐僧坚定地相信取经路上障碍重重,危险处处,妖魔鬼怪众多,可是每当妖怪真的出现的是时候,他又是一个顽固的不相信者。这个在现实中从逻辑上看似矛盾之处,在小说中的“神魔世界“里却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唐僧肉眼凡胎,不象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可以认妖识魔,面对妖怪幻化的活生生的人形,他当然不信那是妖怪啦。

在电视剧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是演绎的最精彩的两个角色。这首先得归功于电视剧中形象设计的成功。在小说中,孙悟空和猪八戒都可算是半个妖怪,他们的长相确实相当吓人,但是在电视剧中却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电视剧中的形象是根据<西游记>传统戏曲中的形象进行设计的)。孙悟空虽然还是满脸满身的猴毛,猪八戒虽然也还是猪鼻子大耳朵,但是他们本来狰狞的妖怪相已经大大被淡化了,再加上他们俩经常互相调侃、揶揄对方,就更是大大缩短了与凡人之间的距离,美猴王给人以正义、桀骜不驯、机灵之感,猪八戒虽然小毛病一大堆,却令人觉得亲切、可爱。六小灵童和马德华的表演也是十分成功的,孙猴子的灵动、傲气,猪八戒的斤斤计较、小家子气等性格细节都表演得十分到位。孙悟空和猪八戒在原著小说中的形象也是非常成功的,这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唐僧师徒四人在电视剧和原著小说中的形象,令我感到反差最大的是沙和尚。在原著小说中,从流沙河收服沙和尚开始,小说的主脉才真正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但是看过原著小说的人会发现,在小说的行文过程中,经常只看到孙悟空与唐僧、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对话,沙和尚的台词则很少,他只是在劝解调和其他三人之间的矛盾或是在商量降妖策略的时候才发言。憨厚寡言的沙和尚因为要“悟静”,在小说中也以沉默的方式被刻画。当我们阅读小说的时,虽然经常看不到沙和尚出现,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在场,他只是没有说话而已,而作品中又不能添上一笔“沙和尚未发言”之类的说明性文字。所以我们常常会忘记沙和尚。这是因为,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是跟着文字进行思维的,看到“唐僧”就想到唐僧,看到“孙悟空”就想到孙悟空,而不会想到其他人。小说中经常可以看见“三藏”、“悟空”、“八戒”等字,所以就常常会联想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这样反复联想,使他们的形象在脑中得到加强。而“沙和尚”或“悟静”等字不常见到,就很少联想到沙和尚,所以就容易被忘掉。电视剧则不同,它把人物直接以肉眼可见的画面加以呈现,而不需像阅读小说那样要进行抽象思维。在电视剧中,尽管沙和尚还是挑扁担沉默寡言,但是我们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却不会忘记他,因为电视剧要把直观的形象呈现给观众,唐僧师徒四人必须同时在场。当孙悟空和猪八戒互相调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沉默的沙和尚含笑而立,甚至还笑出声来,这些是在原著小说中看不到、也听不到的。这样一来,沙和尚虽然台词不多,却时时出现在屏幕之中,观众们也就能时时想着沙和尚,不会把他忘记了。从电视剧和原著小说中沙和尚形象给人的巨大反差可以看出,这两种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事实上,在文学史上,对沙和尚人物形象的研究就远远不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研究规模。这也说明,〈西游记〉原著小说对沙和尚的人物刻画并不十分成功。

在情节上,电视剧对原著小说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有的将两三个故事合而为一,有的将原本没有联系的故事贯穿了起来,改变之处不少,在此我也不一一道来了,相信同时看过电视剧和原著小说的观众及读者自能了然于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电视是有改动的这你不会不知道把他把里面好多都改了
第2个回答  2013-10-14
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
第3个回答  2013-10-14
不同的是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都变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