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手帮看一下,不需要全答,答对一题就加分

1. 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2. 魏晋南北朝士族制度的特点
3. 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
4. 名词解释:“多相制”“政事堂”
5. 多相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谈多相制的好处?唐朝真正的宰相是哪些人?
6. 如何理解“御史台尊则天子尊”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唐朝监察机构的构成和职掌
7. 唐朝行政监察机制的新发展体现在那些方面
8. 唐朝“三司会审”
9. 唐朝行政公文的主要种类:册书、制书、敕以及内制和外制的区别
10. 为什么说唐朝中央建制的完备说明了唐代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成熟
11. 隋唐地方行政建制上的主要变化
12. 唐差遣制度: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事物而进行的非程序性任官的制度
13. 唐的选官和考核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度,主要了解科举生员的主要来源,科目,及第和铨选。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简答题,呵呵,不要太大

(楼主好,我今年听了阎步克老师和叶炜老师的《中国古代传统官僚政治制度》,所以想挑战一下自己答您的题目。
所有的答案来源有三,一是我的笔记,二是百度百科,三是我自己总结撰写的。希望楼主能够斟酌掂量。
我觉得很多东西您也可以自己去查查的。百度百科是大家互相帮助的地方,不是找人做枪手干白活的地方,很多事情自己动手会更好的!)
一下是我的答案:
1.名词解释:“九品中正制”“品官占田荫客制”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是由朝官担任中正官,品评士人,依据才德分为九品,作为吏部任命官员的依据。由于魏晋门阀士族兴起,实际上按照门第定品。

品官占田荫客制:西晋占田课田法中有关品官享有经济特权的规定。官僚地主依官品高卑在私有田产之外另分给土地。官僚地主还可依官位高卑荫亲属九族至三族,免除课役。官僚地主还可荫衣食客3人至1人不等,佃客15户至1户不等,使其成为只向主人纳租服役的私客。

2. 魏晋南北朝士族制度的特点
(1)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2)经济上: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品官占田荫客制为士族制度提供经济保障;)
(3)社会生活: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4)文化上:
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3. 了解隋唐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在中央机构中,三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优点是 ①分工明确 ②效率较高③互相牵制 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特点是决策和行政分离,实行集体宰相制,采用分层决策机制,门下省处于枢纽地位。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4. 名词解释:“多相制”“政事堂”
多相制:唐代政治制度。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官制设立日臻完善,宰相职称逐步规范。唐初承袭隋制,以尚书省的尚书令、门下省的侍中、中书省的中书令同为宰相。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皇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显露,朝廷就采取“多相制”,分散相权,以宰相官署“中书门下”为名,凡冠以“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均为宰相,多相制成为唐朝宰相制度的一大特色。从总体上说,唐朝宰相分内相、外相、使相三类。玄宗时正式设立翰林院,凡皇帝诏令、官吏任免、征战檄文,甚至“麻纸拜相”以及重大决策等,都由翰林学士等起草发布,预闻朝政,时称内相。外相就是上文所说的三省长官,及一批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外朝宰相,负责朝廷日常行政事务及对官吏考课升降等。使相则是为笼络藩镇节度使和封疆大吏,常常给他们加上“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等头衔,以示其“出将入相”之尊。唐朝中后期,是中国历史上滥施相位、廉价拜相时代。

政事堂:唐 宋 时宰相的总办公处。 唐 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 开元 十一年(公元723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 北宋 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号称“二府”。 元丰 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办公所在,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5. 多相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谈多相制的好处?唐朝真正的宰相是哪些人?
参考上一条看原因和特点,好处:密集官阶以提高积极性,分化相权巩固皇权。
真正的宰相:应该是外相,著名的有房玄龄,杜如晦,狄仁杰,张柬之,姚崇,这些人都参与了真正的政事。

6. 如何理解“御史台尊则天子尊”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唐朝监察机构的构成和职掌。
御史台的作用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御史台实际上是皇帝任命亲信官员进行监察,以保障帝国的安定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故有此言。

唐代监察机构,分类进行专业化监察。台院负责监察中央官员,同时参与疑难案件审理。殿院负责监督百官在宫内的违法或失礼行为。察院又称监院,主要监察地方官,也监察六部官员。

7. 唐朝行政监察机制的新发展体现在那些方面
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拥有了高地位;分类进行专业化监察;不仅监察工作,而且监察官员生活。重视京官监察。

8. 唐朝“三司会审”
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凡遇有重大、疑难案件时均由三法司长官即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会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后来被明朝沿用。

9. 唐朝行政公文的主要种类:册书、制书、敕以及内制和外制的区别
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赦用黄麻纸,赦纸、论事赦及赦牒用黄藤纸,其赦书颁下州用绢。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新唐书百官志》,《旧唐书职官志》《唐六典中书省》均有此段话,lz认真看看就懂了。)

10. 为什么说唐朝中央建制的完备说明了唐代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成熟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11. 隋唐地方行政建制上的主要变化
编户齐民制度完善:户籍定期更新存档,每岁一造帐,三年一造籍。武德六年重新规定人民年龄划分(以始生为黄……)
地方中央层级制度变迁:358州,1551县,州县两级。太宗于州上又设监察区,贞观十道(玄宗改为十五道),立监察使或采访使;边疆设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为方镇-州-县三级。
对于官员,采用地方官加中央官(名称)制度,加“使相”“宪衔”。

12. 唐差遣制度: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事物而进行的非程序性任官的制度
唐代几乎中书门下设立的同时,使职差遣体系形成。“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兴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国史补》)

13. 唐的选官和考核制度:主要是科举制度,主要了解科举生员的主要来源,科目,及第和铨选。科举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选官制度主要为:门荫(前期主要)+科举(后期主流),官员绝对数量:门荫> 科举。

考核官员制度:对官僚业绩进行考察打分,标准以道德为主要(四善二十七罪)受考官个人主观影响,唐末沦为形式,高官高分低官低分。

科举生源来源:一是学校出来的生徒,通过学校考试;二是自学成才的乡贡,通过州县考试(投牒自进,需要乡试);然后他们去参加国家的科举考试的六科。

科目: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

铨选;指选官制度。唐五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官员除员外郎、御史及供奉官外,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按规定审查合格后授官,称为铨选。后各代除高级官员由皇帝任命外,凡经科举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等,均须赴吏部听候铨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

特点和意义:中国的科举制度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贤能治国,为我所用;标准客观,竞争公平;立法保护,稳定延续。其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统一了价值,延续了文化;推动了教育,培养了人才;稳定了政治,推动了发展。其负面作用表现为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离,内容单一,文体要求走向极端等。总之,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官僚体制的稳定中的延续,也因为有科举考试,才有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曲折中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5
简介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1-05
现在大四了,高中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以前高中最厉害的就是古代史!楼主不着急的话,回家我慢慢给你写,历史书在家睡觉呢,放假回去查查,OK?
刚摆了下,有答案的。楼下的答的还不错!如果不急,说不定我全给你答呢
第3个回答  2011-01-05
这几个问题倒是不错,
其实答案很简单,百度一下,就都知道了,或google一下也不错O(∩_∩)O~
第4个回答  2011-01-05
怎么全是初高中历史啊,我都忘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