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概念不同

1、文言文是以古汉语文雅的口语为基础的书面形式,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平常的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2、白话文是指“汉语书面语”的一种。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

二、特点不同

1、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2、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

这场运动不只是“语言内部的自足变革”,它同整个思维观念的革新及国家现代化运动紧密联系。“白话”与“文言”的较量,很大层面上也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与社会意识形态的撞击。

三、历史起源不同

1、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2、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清末的“新文体”是夹用口语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象小脚放大的“语录体”。三十年代的“大众语”提倡彻底的口语化,文体改革趋于成熟。

言文脱节、格式束缚,早在唐宋时代就有人出来反对。唐代韩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对骈体,史称“文起八代之衰”。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骈体起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讲究对仗和声律,四字六字相间,称“四六文”。

韩愈反对这种注重形式、束缚思想的文体,提倡接近口语、表意自由的文言散文,使文体恢复到未受骈体束缚以前的时代,所以称为“古文运动”。“古文”其名,“革新”其实。

唐代寺庙,宣传佛教,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群众。一边展示图画,一边说唱故事。图画称为“变相”,说唱底本称为“变文”。有散文韵文相间的,有全部散文的。后世发展成为鼓词和弹词。这是早期的白话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言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话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含义、特点和形成发展三个方面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白”与文言文的第一个“文”相对应,意思是不加修饰。白话文的意思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2、特点不同

文言文的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具有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特色。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由于方言的差异,白话文在各地差别较大,因此交流呈现出地域差异的特性。

3、形成发展不同

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白话文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如唐代的变文,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等,及宋元以后的部分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书。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才在全社会上普遍应用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文言文

百度百科-白话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2
文言文是中国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俗称“之乎者也”。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首先应该是语域(register)范围之内的问题,而且确实是应该加个时间范围作为标准,讲“X X 时代的语言的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更为确切.接下去的诸如汉代的汉语是属于中古汉语,还是上古汉语(抱歉,我随便说了)等问题,就属于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了.
现代汉语的语域(register)分别有日常语(可与“白话文”对),书面语(可与“文言文”对),科学用语等等.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7-29

首先,虚词不同:

现代汉语中,把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文言文的之、乎、者、也、夫、维、其、何等古虚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

其次,简单与复杂。

所谓文言文晦涩难懂,是因为要准确找出多义字的其中一个含义。而白话文,则是加上前缀或后缀,准确表达其含义,不用费脑子去解读。

以“觉”字为例。

现代汉语,在觉字前加嗅、视、听、触,睡或在后面加察、悟等,让人对“觉”字的含义一目了然。

古语中,只能通过前后字的含义,来确定“觉”准确含义,如:《汉书·董卓传》:上欲起贤,未觉。这里的觉是醒悟的意思;《孟子·离娄下》:如此贤不肖相觉。《世说新语》: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比较的意思;《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启发;使人觉悟的意思。

所以,真的是古人在书写时用文言文,交谈时用白话文?

古汉语中,除了成语外,就没有多少词组,多是字与字组成句、少字与词组成句,而现代汉语中,都是字加词组来成句。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古诗词与现代诗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粗体字为词组。

第4个回答  2021-07-08
文言文就是古代官方书面文,比较特别,在极长的时期内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与不断变化的白话脱节,直到近代白话文运动。
从古代诗歌上可以看出。由于诗歌一直是白话的,所以两千年多年前的《诗经》虽然是用的当年的白话(这也得益于汉字的独特特点,若是西方的拼音文字没这好事),可对今人并不十分难懂,更不用说李白杜甫他们的诗,可文言文就不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