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一州之长叫什么?刺史太守知州州牧哪个准确

北宋时期,一州之长叫什么?刺史太守知州州牧哪个准确

北宋时期的官制比较复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大面上沿用唐朝官制,又要防止地方专权,往往另设一个具体“管事”的,叫做“知某某州事”,或“判某某州事”,简称“知州”或“州判”。又要防止这个知州专权,再加上一个“参与者”,称为“参知某某州政事”,简称“参知”。作用是互相牵制。
刺史、太守在宋代实际上是虚衔,有待遇和地位而不管事,管事的是知州、州判。至于“州牧”,专指那些由皇帝亲属如亲王担任的州长官。追问

请问衙门里记录口供的人是什么职位,电视里好像都是师爷。

追答

首先说“师爷”不是官职,是官员的私人助理,相当于“幕僚”。它起源于明代后期,兴盛于清代。
再早,有职位的是“主薄”,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由于中国古代没有“法庭”,审理案件由地方或主管部门的长官直接审理,主薄在其中担任现代法庭“书记员”角色。
当官员能聘请私人秘书之后,才有“师爷”的说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2
北宋时期,州的长官是知州事。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二品以上文臣担任。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
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 宋朝重文轻武,往往委派文官担任州最高长官,所以才有宋朝是历代军事实力最弱小的结果."知州事”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知是"知会,管理"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牵制、监视州府长官的一种定制.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 所以说当时的知州事品级都在二品以上,是皇帝的亲信和耳目. 宋代的宦官广泛参政,所以在宋朝也有宦官担任知州事,请看: 朝廷常常临时差遣宦官兼领中、外事。如奉命到外地完成特殊使命,...权知州事或军事,提举保甲司,等等等等。可以看出宦官从政范围之广。"权"明确表是不是正式职务,所以级别不一定. 但是到了明清两朝,知州演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官制,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地委书记.此处特别说明,州有二种,即属州和直隶州。属州的待遇与县同等,直隶州的待遇与府同等,但品秩相同。这是明官制和清官制的不同,无论是属州和直隶州都是从五品,不同的是俸禄.清朝的官制沿袭与明朝,有简化,更明了, 正五品 ,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宋太祖为了削弱节度使的权力,防止唐五代时期武人割据的局面重演,规定诸州刺史直接向朝廷奏报和接受诏令,节度使不得干预除所驻州之外(所谓支郡)的政务。后来,逐步派遣京官(文臣)接替刺史管理州务,称“权知××州州军事”。“权”表示不是正式职务,只是代理;“知”就是管理的意思;“州军事”的“州”代表民政,“军”代表军政。简称知州。由此,刺史非奉特别诏令不得过问所任州的州务,演化为武臣的迁转之阶,属于横行正使之一。同时,节度使也很快演化成一种地位崇高的虚衔,成为武臣的最高等级,不再有实际权力。州也就由隶属藩镇变为隶属以转运使为长官的路、以及以留守、知×府事、尹为长官的府。
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而隋唐皆设刺史。
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宋朝重文轻武,往往委派文官担任州最高长官。"知州事”不是一个正式的官名,州的实际管理者是通判。知是"知会、管理"的意思,后来发展成为牵制、监视州府长官的一种定制。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通判就是知州的副职,当时人视之为“监州”,则更符合其身分。所以说当时的知州事品级都在二品以上,是皇帝的亲信和耳目。宋代的宦官广泛参政,所以在宋朝也有宦官担任知州事。朝廷常常临时差遣宦官兼领中、外事。如奉命到外地完成特殊使命,...权知州事或军事,提举保甲,等等。可以看出宦官从政范围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