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种姓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力、吠舍和首陀罗.

1、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2、刹帝力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力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

3、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4、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许多部落,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陆续涌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带,征服了当地的大部分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自称”雅利安”,意为高贵者,以区别于皮肤黝黑的达罗毗荼人.经过几个世纪的武力扩张,雅利安人逐步征服了整个北印度.
雅利安人早先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入侵印度后,雅利安人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先进文化,由游牧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并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由于种姓制度印度社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尽管种姓制度已经被废除,但这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的制度至今还对印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9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1]  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地语: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或作印度卡斯特体系)。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经历过许多调整,并且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