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如题所述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边塞所特有的苍茫荒凉之貌,而且传达出诗人对于边疆战士的理解同情。

诗人采用时空交错的手法,描述出关山明月的苍凉辽阔之境,和对早日结束战事的悲伤愤懑之情,意境雄浑而高远、悲壮而慷慨。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从秦汉到如今明月依旧照耀边关,到塞外从军的人征程万里仍然没有回还。如果现在有象李广那样的将军镇守边境,那就不会让敌人的兵马越过阴山。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县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著有《王江宁集》六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4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描绘了悲壮苍凉的意境。
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从描写景物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这两句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又有结束战争的愿望。“明月”的意象,往往带着忧愁和对团圆的期冀。边关的意象,代表着戍边之所。这些意象,都为诗人描绘悲壮苍凉的意境提供了特殊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