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为何失败

如题所述

严格地说,张居正的变法是成功的,他沉裁冗吏,畅通政令,改革漕运,巩固海防和边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一条鞭法"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遏止或减轻了土地兼并,增加了税收,使国库充盈,可以说,张居正改革保了大明几十年的太平. 如果说失败,是张居正身死后祸及子孙的失败.张在位时,权极一时,皇上\皇太后对其既尊又宠,而且由于张长期担任皇上的老师,"虽礼极周全,但威严,上亦有惧",张任首辅时,同在内阁的其他人,大部分象部下一样,"唯命是从,亦步亦趋",而不象同事.正因为如此,为他身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一,一心为了国家也就是老朱家的江山,对皇上和皇室约束太严,随着皇上年龄的增长,"甚恶之",但还是勉而从之; 二,对宦官管理比较严,对冯保互有利用,对下面的太监基本不准干政,太监外出,常派"缇骑监督",一帮阉人,不敢言而恨之; 三,土地兼并,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而这在封建社会,就触动了统治集团的利益; 四,裁减冗员和机构,加强学政,都影响了地主知识分子投机晋级快速跻身官场的渠道; 五,减少下级官员的特权待遇,外出"形同旅途",工资又低,怨气不小; 六,不注意尊重同僚,大家十分惧怕,但怨气是有的.举俩个例子:张父殇守制,皇上和内阁大小事务均千里加急报"阁老"亲批,"副总理"们一点权力没有,他们能高兴吗?第二件事,一个亲王纳贿,张派轻骑飞马去缚,远在楚地,不敢反抗.可见张居正的威势.但物极必反也在于此. 七,纵容下人游七为非作歹,一个赖皮,竟官居五品,同僚恶之,在老百姓中,对张的形象有很大打击. 综上,张在位时,权极一时,死后群情汹汹,有反对派趁机攻击,皇上竟然眼红他家的财产,最终几个儿子发配,家里饿死好几十口人.直到崇祯年间才彻底平反,这样一个忠明的大臣,落得如此下场,难道不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度"的缘故吗?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张居正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他从1573年开始,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浪潮,史称“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但透过重重的历史迷雾,可看到在张居正身影背后,有一个小人物———大太监冯保。 冯保有太后撑腰,权势倾国,贪财好货。张居正投其所好,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终于换来了冯保对他的鼎力相助,帮助他在权力斗争中击败政敌,坐上了内阁首辅的宝座。 张居正原本是个十分注重名节的人物。他曾对那些向他送礼的官员说,目前上下官吏交际太广,费用太滥,这些贵重的礼物,不从老百姓那勒取怎么能够办得到呢?如果我昧心收了这些馈赠,那将是“以肉驱蝇,蝇愈至”。然而,张居正的无奈之处就在于他不能按照自己的原则行事———由于他不得不以一个腐败人物做自己的政治后盾,因而也就不得不用腐败手段来确立和维持自己的政治地位,而这一切最终又必然会导致他的腐败。 张居正死后,有人上疏指控冯保大量贪污受贿,家资富饶胜过皇上。这一诱惑激起了皇帝的贪心,他下令逮捕冯保并籍其家。结果抄得金银100多万两,珍珠古玩无以数计。皇帝尝到了抄家的甜头,怀疑张居正也有大量财宝,终于导致张居正“祸发身后”,十年呕心沥血推行的改革,也连带被葬送。明王朝从此陷入了新的危机,衰颓之势日益加深而不可复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