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贺敬之的资料

如题所述

贺敬之简介
(1924~ )

现代诗人。山东峄县人。1924年11月 5日生。因家 庭生活贫困,靠亲戚帮助,少年时代才得以在山东、湖 北等地的中学和师范学校学习。1940年到延安,进鲁迅 艺术文学院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到华 北,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
贺敬之在到延安之前就开始写诗和散文。40年代初 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期间,以少年时代的生活体验为 素材,用自由体的形式,创作了不少新诗。其中一部分诗 改题为《乡村的夜》,于1957年重新出版。这些诗记录 了作者“对旧中国农村的悲惨生活的回忆”(《贺敬之 诗选•自序》)。1941年他曾以艾漠的笔名在胡风主编 的《七月》等杂志发表新诗(后有诗集《并没有冬天》 收入《七月诗丛》,1951年 9月由泥土社出版)。延安 文艺座谈会以后,贺敬之在诗歌创作上注意向民歌民谣 学习,从1942年到建国前夕的作品,选辑在诗集《笑》 和《朝阳花开》(在《笑》的基础上整理出版的)中。这 些作品,一部分是歌词,大部分采用传统歌谣的形式,带 有明显的叙事性质。内容上,一是歌颂中国共产党和革 命领袖,歌颂人民军队;另一是表现解放区光明的生活 景象,劳动人民翻身的欢乐,以及他们参军支前、将革 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
1945年,根据40年代初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的“白 毛仙姑”的民间传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 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在此之前,贺敬之曾写 作秧歌剧《栽树》、《周子山》(与水华、王大化、马 可合编)等,为《白毛女》的创作作了准备。《白毛女》 描写恶霸地主黄世仁,以逼租为名,强迫佃户杨白劳在他 女儿喜儿的卖身文契上按下手印,抢走喜儿,杨白劳悲 愤绝望自尽身亡。喜儿在黄家备受摧残凌辱,后在女佣 张二婶帮助下逃出虎口,在深山野洞过着非人的生活,直 到家乡解放。《白毛女》通过这一传奇性故事,深刻地 表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歌剧成功 地塑造了喜儿、杨白劳,以及地主黄世仁、狗腿子穆仁 智的艺术形象。情节的传奇色彩,对人民群众愿望和理 想的强烈表现,使作品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白毛女》 是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贺敬之的创作以新诗为 主。作品数量不多,但创作态度严谨且大多有较高的水 平。他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有篇幅相对短小的抒情诗, 大抵是对生活中具体见闻而发。如1956年的《回延安》, 以“信天游”的形式,抒写对延安朴素而深沉真挚的情 感。《桂林山水歌》和《三门峡歌》,则在对自然景色 的独特感受中,寄托对祖国河山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代表贺敬之这一时期创作成就的是长篇政治抒情诗,即 《放声歌唱》、 《十年颂歌》、 《雷锋之歌》、《西 去列车的窗口》以及写于1976年10月以后的《中国的十 月》、《八一之歌》等。这些作品,都从比较开阔的角 度去反映时代生活的重大问题,并以在生活中思考提炼 的带有哲理色彩的思想作为构思的线索。其中,《放声 歌唱》(1956)和《雷锋之歌》(1963)是代表作。前者生 动真切地揭示5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在新生活面前强烈的 幸福感和自豪感,从历史的进程上描绘中国共产党的伟 大形象,表达了群众对党的衷心热爱。后者则试图站在 时代的高度,从历史发展趋向上,去阐发雷锋这一新人 出现的意义。在这些长篇政治抒情诗中,诗人的斗争经 历、见闻、知识,被调动起来构成有艺术个性的形象,编 织成色彩鲜丽的生活画面,并与奔放的激情的抒发交融 在一起。这些作品大都采用“长句拆行”的“楼梯式”, 但注意吸取中国民歌和古典诗歌的营养,对这一形式加 以改造。他注意运用人民群众熟悉的语言、比喻,讲究 诗的含蓄,把自由体的灵活开阔与诗行排比对称,音律 的和谐统一起来,形成开阔与细致、豪迈与深情、深刻 思想与感情的流动相结合的特色。 主要诗歌集有《笑》(1951)、《朝阳花开》(1954)、 《乡村的夜》(1957)、《放歌集》(1961年初版,以后多 次再版,所收作品有增删)、《雷锋之歌》(1963)、《贺 敬之诗选》(1979)等。 贺敬之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中 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2
贺敬之(1924~ )

中国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到华北,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工作。1949年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后到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工作,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诗刊》编委,剧协书记处书记等职。粉碎四人帮后,他先后出任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书记处文艺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作品有与丁毅共同执笔集体创作的中国新歌剧《白毛女》,此剧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诗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5-12
敬之

诗人 剧作家 以新歌剧《白毛女》而闻名天下.

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

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

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在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

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

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

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

贺敬之的诗可分为两类:

一、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二、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

贺敬之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

贺敬之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

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秧歌剧《栽树》、《秦洛正》;诗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贺敬之诗选》;长诗《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抒情短诗《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贺敬之(1924—)山东枣庄市人。一九三九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一九四零年赴延安,后与丁毅等合著歌剧《白毛女》。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等。

【年代】:现当代

【作者】:贺敬之

【作品】:回延安(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内容】: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48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