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凯歌再也没拍出《霸王别姬》评价这么高、质量这么好的电影了?

还是因为再也找不到哥哥这样的演员了?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的导演是陈凯歌,编剧是芦苇。还有他们的大哥吴天明。

电影是合作的艺术,这几人的合作创造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后来,大哥吴天明离开,几个兄弟各自分散。再度聚首时,大哥瞧不上小弟的“大片”,小弟也不再听大哥的话。


之所以再也拍不出一部《霸王别姬》。是因为下面的原因。


陈凯歌出生在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导演陈怀皑。初中毕业后,陈凯歌到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砍了几年树。后来当兵转业,去了北京电影洗印厂工作。


陈凯歌文笔极佳,写作文一绝,他想当然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坐进考场,看到考题,陈凯歌满眼发懵,才知道写作文和考北大不是一回事。


考北大失利,却意外进入北电导演系。和张艺谋,芦苇成了学友。


毕业后,陈凯歌在北京,但不像张艺谋在广西厂受重用。厂里前辈林立,轮不到陈凯歌发挥。广影惜才,花四倍工资把陈凯歌从北京借调出来。


求贤若渴的吴天明,正赶上广影将张艺谋、陈凯歌拱手送上。


改变中国电影格局的力量首次在西影聚齐。


有人说,中国电影的辉煌始于1983年。确实,这一年“电影教父”吴天明出任厂长,张艺谋与陈凯歌双峰聚首,拍的是震惊世界的《黄土地》。


徐枫拿着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陈凯歌,想让他翻拍成电影。陈凯歌找来芦苇商量剧本。


编剧导演确定,剧组预算充足,准备挑选最好的演员。剧本初稿尚未完成时,陈凯歌与张国荣在香港文华酒店咖啡厅见面,向他讲述这个故事。

陈凯歌不知道张国荣能明白多少,只是疯狂讲着。讲完张国荣站起来和他握手,说:“谢谢你给我讲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陈凯歌回忆说:“这是一个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间。这样的经验只有这一次。”


拍这个电影找来张国荣、葛优、巩俐、张丰毅助阵,顾长卫担当摄影。拍完,芦苇找张艺谋来看。张艺谋评价说这是学好莱坞学得最像的电影。那会儿好莱坞是个贬义词,张艺谋一句话把芦苇和陈凯歌气得够呛。


 1994年,《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霸王别姬》之后,陈凯歌邀请芦苇做电影《风月》的编剧。芦苇查了资料,发现故事只是源于坊间只言片语,没有真实历史依托。他说没有真实感的故事不会精彩,陈凯歌不信,两人不欢而散。从这里开始,陈凯歌的喜好一步步走向了魔幻题材。


再说,“哥哥”张国荣的离世,经典已经是过往了。像《霸王别姬》这样的高评价影视作品再也不会出现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1993年,一部名为《霸王别姬》的中国文艺片横空出世,震惊了中外电影圈。该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也创造了中国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记录,当然也获得了多项国际电影节的荣誉,这其中包括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最重要的就是没好剧本,他后来是真的没有碰到好剧本,后来很多电影都是他参与编剧的,他不是专业编剧,好好当导演就行了,导演干编剧的活,剧本能好才怪!《霸王别姬》的成功跟题材分不开,毕竟这种政治题材电影很得民心,而且《霸王别姬》《活着》这种题材已经绝版了,以前那个年代这种题材耍点手段还能过审,现在过不了审,过了审也上映不了。

不得不说陈凯歌是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之后没拍出《霸王别姬》这样的好电影也不能否认他的导演能力,毕竟什么事都得讲天时地利人和,《霸王》的成功有实力因素,也有当时各种环境因素和运气成分,整个班底都优秀+剧本好+拿奖+国内港台允许上映,真的不容易。

所以说,一部好的电影真的少不了好的故事,要怪只能怪陈凯歌缺乏甄别好故事的能力吧。如果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哪天陈凯歌碰巧到了一个好的故事,那他一定能够再次拍出《霸王别姬》这样举世无双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16-04-13
明星阵容的确是一方面,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编剧是芦苇!芦苇可以说是和第五代导演一起走过来的,与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有过合作。只不过现在的张和陈都有明显的商业色彩。而50后的芦苇,依然坚守着文化价值在影片中的体现,保持着冷静的思想姿态。芦苇说过一句话:“我很幸运,我跟张艺谋、陈凯歌合作的时候,正是他们处于艺术上最纯洁的阶段,那时候我坠入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就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芦苇讲起拍《霸王别姬》的往事:20年前,已经息影的台湾电影人徐枫在戛纳遇到陈凯歌,给了他这个故事。当时,陈凯歌心目中的男一号不是张国荣。是编剧芦苇、摄影顾长卫、执行导演张近战、录音师陶经在看过张国荣的《胭脂扣》之后,集体强烈推荐由他出演程蝶衣,事后证明,这个选择绝对正确,比女人还妩媚的张国荣在影片中风情万种,撩倒众生。
第3个回答  2016-04-13
文章憎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