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如题所述

    东汉末年汉室式微,群雄割据,战事混乱,同时又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曹魏本就是挟天子令诸侯,是为国都,并团结了中原的地主豪强。东吴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并以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为支柱。蜀汉居剑阁、三峡之险,并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

    一、形成期(初期)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权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但第一个三足鼎立局面没有延续多久就被打破。关羽北攻樊城襄阳,中原震动,江东恐慌。曹孙两家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吴方夺了原蜀汉方控制的荆州地域。刘备伐吴,夷陵战败。于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后来比较稳定的鼎立局面。  鼎立形成期,也就是初期的结束,三国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曹魏以曹丕去世为结束,孙吴以陆逊火烧连营为结束,蜀汉以白帝城托孤为结束。二.延续期(中期)  三国其实可以称为汉末三强,是在众多武装割据势力的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三个集团。他们都具备了时代的适应性,集团内部既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活力。因为三足鼎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吴蜀两个弱方还结成了联盟,所以三足鼎立局势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延续,是一种必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7
在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这一年的十月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称为魏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
公元221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者蜀汉。公元222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回荆州,以实施两面夹击中原的战略,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的兵力,亲征东吴。
孙权向曹魏求和,并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应战,陆逊采用以逸代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在222年,陆逊在夷陵用火攻大败蜀军,夷陵之战将蜀国的势力控制在了长江三峡以西。
到了这个时候,曹、刘、孙三个集团的疆域基本固定。在222年,孙权也称王,在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都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了。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一个如秦、汉一样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而是形成了三个割据政权鼎立的局面,这是由各方面条件造成的:
首先,在地理环境上,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地理形势造成了三国的相对隔绝,有比较稳定的环境,让他们鼎立。
其次,从经济方面来看,汉末军阀混战一度破坏了北方的经济,而经济的发展为蜀、吴政权提供了自己条件,为蜀、吴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
蜀汉占有的益州,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称;吴国占据的长江中下游,东汉以来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足以立国。
再者,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因此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刘备、诸葛亮,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孙权用人,与臣下同舟共济,忘短贵长。
这种人才、智力因素上的均衡,使得当时三大集团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虽然是波澜起伏,时有校长,但是却能维持一种基本的均势。
最后,地方的豪族用户割据政权。战乱的时候,割据政权的建立,能够稳定地方基层统治秩序,保障豪族的生存权利。而且豪族拥护政权能够换得政治地位,因而他们成为蜀、吴割据政权的拥护者。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他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是一个较大的进步。
他在推动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区内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2个回答  2017-12-17
楼主你好奠定三国鼎立的前提是赤壁之战!当时的曹操已经统一北方只有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备扬州的孙权没有讨伐!荆州牧刘表病死传位2工资刘宗不战而降!所以孙刘才联合抵抗曹操就有了很多传奇故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草船借箭!都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还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