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爱怎么办?

如题所述

  小时候缺爱对我们的现在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影响最大的就是亲密关系。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看“桃子的桃”的答案。这也是今天壹心理给大家的礼物――真是一个悲伤的问题。童年缺爱,说的是极度缺爱那种,似乎到现在也没看到特别好的解决方式。一般来说,像这种情况都会寻求心理补偿,疯狂地爱人与被爱,这种感觉会像上瘾一样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无论获得多少爱,骨子里总是潜伏着一种不安全感――连父母都没有办法疼爱自己,那么还有谁能无限制地包容、无限制地爱自己?还有谁会长长久久永不离开?当然就只能无穷尽地付出爱,或者需索爱,来填补内心深处无穷尽的大洞。那么也当然,填进去再多,也都得不到满足。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你并不是需要多少爱,而是,在心底深处你实际上对任何人都没有信心。

  无法信任,我认为这才是「缺爱」的本质。――所谓「信、望、爱」,「信」在第一位。对人没有信心需索不满足更没有信心增加需索度……死循环。这也是最高票的答案所体现出来的问题所在。见过的例子里,似乎恢复得最好的是寻求了宗教的帮助――因为相信神的爱是无限的,永不枯竭的。看上去似乎挺不错,但是从神那边得到的爱也没有办法转换成对人的爱,以及最重要的对人的信任。仍旧以的答案为例,他说,「我对待朋友非常无所谓,可对待爱人总是非常苛刻。」这简直是一定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全心全意地相信任何一个人,不管他们有多么爱你。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是:什么时候出现一个能够让你全心全意信赖与依靠而没有半点不安全感的人时,心里那个大洞自然会慢慢填补上,「缺爱」就不再存在了。但是,这种几率很低很低。另外一个比较好的例子,也是比较极端的是――永远理性地对待人、事、物。这种理性有时会损失一些感性的乐趣,但是,理性的前提会把对人的期待值降到最低,受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逐渐地,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越来越通透,因此能够接受绝大部分的人之常情――比如失望,比如背叛,比如分离――而不觉得特别难过或者被打击。

  很难相信人?那么就干脆不要信好了嘛。期待度为100,哪怕得到的是99,都会失望;期待度为0,哪怕得到的是1,都会觉得赚到。所以前面提到的「信、望、爱」,「望」在第二位。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而且,自然谈不上「缺爱」,他们多数非常自爱――自己爱自己就够了。没有「信」和没有「望」,其实都是缺「爱」而至无法「爱」的表现。不管是绝望地死循环,还是把期待值归零,都很极端,一端极感性,一段极理性。

  大多数人游走在这两端中。其实童年不缺爱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里去,「爱」与「安全感」是永恒的稀缺品与抢手货,对任何人都是。缺爱、缺乏安全感时的空虚寂寞冷,谁都可能遇到。只是,很多人也许混混沌沌就过去了,但这种感受对于幼年受过伤的人格外刺痛。敏感――也是童年阴影带来的后遗症之一。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与神经的敏锐度,放宽心胸,也有好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身边的人。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起码表面上要像一个正常人,也许久了,就真的正常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5

先试着学会爱自己,关注自己再多一点。

让自己再开朗一些,乐观一些,积极一些!

当你改变不了客观情况,为了让自己过得舒服,还需要改变一下自己对于缺爱的定义。

缺乏,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成长!

每个人看待事情角度不同,体会也不同,无论怎样,学会了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用慧眼善于发现,用心灵去慢慢体会,一起都会好起来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25
1.

缺爱是一个很大的词。这就意味着缺爱在心理层面上对我们的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多层次的。

也正因此,缺爱对一个人真正的影响,往往并非是这个人的意识层面所能够理解和觉察到的。

那些你以为所谓的童年缺爱造成的影响,往往只是表面。
它真正影响的是根植于一个人潜意识之中的根本性心理模式,和只有经历顿悟后、重新将自己的过去经历串联起来才能够理解的那些“故事”。

这样说起来有些复杂,简单点讲,就是:

如果你谈到自己的童年时,每次都咬牙切齿的痛骂你爸妈怎样打你,怎样忽视你。你一直以为就是父母对你的殴打和忽视对你造成了伤害。

但其实并不是,真正一直在困扰着你的,可能是曾经的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只有当你领悟到这件小事对你的影响时,你才能真正的解脱。

这件小事可能是:8岁那年回家你发现家中空无一人,你的心中充满了荒凉;
12岁时你爸爸夸了隔壁小朋友一句却没有夸奖你;
5岁时你不断的给你妈妈说话,她却一直听不见,从那以后你就再也不和她说话了;

当然“表面”的影响不意味着这些影响不重要,而只是说如果你只看到这些表面的存在,那么问题是无法被解决的。
你爸妈从小打你,一直忽略你。然后呢?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一直知道你受的这些表面性的创伤,但那并不会起丝毫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二三十岁了已经能够把他小时候受的创伤叙述的十分清楚,但他们一直还在受那些创伤的影响。
因为他们始终没有获得一种「整合性」的、「超越性」的“领悟”。

只有当你达成这种“领悟”时,你过去的创伤才会自然而然的被消解,你才会重新理解自己,重新理解自己的过去。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小时候缺爱的问题,被“解决”了。

但如果影响太久远、太深,在没有专业帮助的前提下,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办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对过去创伤的整合,所以他们才会绝望的认为,童年缺爱的创伤是无法解决的。

2.

总体而言,童年缺爱对一个人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

一、自我价值感过低。

自卑,惯于讨好别人,不自信,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的障碍,亲密关系难以维持长久等,都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过低有着直接性的关联。

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时,最根本性的影响是他的自我定位会硬生生的在各类情景、各类事件、各类关系中,都将他置于一个易受伤、被忽视、难以获得尊重的位置上。而这一点又会稳固他们在心智中对自己的自我定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0-25
从小缺爱的孩子在心理上可能有一些缺陷。主要是感受不到父母 所以要经常的和父母在一起,长大了要理解体谅父母,为什么要外出打工?
第4个回答  2021-10-25
如果从小生活在缺爱的环境里,会让人的性格内向,不自信,敏感,多疑,但成年后如果自己意识到这点,可以在生活中慢慢调整,尽量多交朋友,感受到生活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