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情绪化的人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

如题所述

情绪化往往让人失去理智,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甚至出口伤人。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尤其是情绪化较为严重的人,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要做到如下几点:
①要认识到管理情绪的重要性。学会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太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往往是不成熟的人。因此,要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做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②遇事三思而后行。情绪爆发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一般由特殊的事件引起,很难完全避免。但要意识到自己情绪化的缺点,遇到容易让人产生情绪变化的事件时,多忍耐,让理智战胜情感。

③让亲朋好友监督自己。如果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监督自己,对克服情绪化的缺点大有裨益。在自己的情绪将要爆发的时候,适时地提醒自己,对自己进行劝解,平复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有助于形成平和的心态。

④学会总结。等情绪宣泄完以后,往往会产生后悔的心理。这个时候要注意反思,想一想当时怎样做会更好。这样,下次遇到同意情况时就不会再次爆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1
我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情绪化的人。最近在沉静之后写下这些思考,希望可以时常警醒自己,也帮助大家。
1、你已经长大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你承担你自己都无法承受的事情
2、关注当下,做好眼前的事情,不要让未来的忧虑阻碍现在的快乐
3、不快乐真的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4、警惕那些嘴上抹蜜的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5、如果有人哄你的时候,你就要多个心眼了。
6、做一个理性的人,不要被情绪掌控
7、时光匆匆,世界千变万化,握不住的沙放下也罢
8、遇到想不通的事情,不要纠结于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
9、每天花时间来取悦自己,而不是让别人来取悦你
10、变得更好,更好,更好。充实自己的人生
11、不管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就算遇到了天大的事情,生活都得继续。上班也还是得继续,所以不要一时情绪化就不工作不上班了。能够坚持每天上班的人都是可以控制情绪的人,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记住,不会有人在意你的小情绪。
12、做好心理准备,世界上不会再有人来庇护你,领导骂你,同事贬损你,都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只有多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世界才会对你微笑。来,笑一个。
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所有的情绪,本质上都是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09
情绪对于个体来讲米悦心理是具有保护意义的,每种情绪都承担了相应的功能,帮助我们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比如当我们感觉愤怒的时候,愤怒情绪是在提醒我们拒绝或者远离伤害性体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快乐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安全的关系;当我们悲伤的时候,提示我们内心的某些痛苦需要一个安全的释放通道,等等。所以,情绪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破坏性的是我们拒绝情绪所传达的需求,或者对情绪不恰当的管理方式。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情绪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比如一个孩子如果从一出生,人格特质中就具有易于满足的特质,ta在与养育者的互动中,可能就会很容易出现满足的状态,而养育者在养育这个孩子的过程就会比较容易获得满足,从而养育者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婴儿的互动中来,婴儿就会从这些互动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这个满足可能会吸引照顾者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ta的身上,因此,婴儿与养育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互动。婴儿在这样的养育条件下,就有机会积累更多安全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些体验也会帮助ta发展对关系的信任,有助于ta成人之后,在社会上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发展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调动出自己的潜能,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
而一个孩子如果出生时就具有难养特质,可能就会使养育者在养育过程中变得非常焦虑,这些焦虑同样会被孩子感受到,而当一个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焦虑时,ta的内在世界可能就会变得非常恐惧,甚至是混乱。因为作为一个如此柔弱的孩子,ta还不具备代谢这些焦虑的功能,ta需要借助于养育者对这些焦虑的容纳能力来释放掉压力。容纳是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的各种焦虑表现出来,父母作为一个容器接收了这些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在父母的身体里进行了过滤,变得不那么具有伤害性,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到父母可以很坦然的处理这些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时,就会感受到安全。比如当孩子受伤时,孩子会害怕,如果父母很镇静,孩子就会觉得不必怕。而此时如果养育者也处于焦虑状态,则孩子的内在安全体验就会受阻,这种情况的发生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内部处理情绪压力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孩子就是从这些感受中学到如何应对压力的,孩子成长中感受到的这些内容,也成为ta将来独自面对压力时的模版和资源库。
情绪的表达方式从低级到高级有几个层次。
第一级,躯体表达。现在大家都知道很多疾病是身心疾病,癌症,高血压,胃溃疡、免疫系统的疾病,等等。为什么明明是身体上的疾病,却说它跟心理沾了边了呢?因为这些疾病背后,是无法表达情绪的压力在做怪。当情绪不能得以表达时,它并不是就此消失了,而是成为各种压力积存在身体里,对身体器官进行攻击,最终以疾病的方式表达出来,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况叫做躯体化。
第二级,行为表达。比如一个人气急了拿起杯子来就摔了,这就是用行为在表达情绪。行为表达比身体表达要成熟一些,因为当用行为表达情绪时,当事人是可以感受到情绪的,而用躯体表达时,当事人有时根本无法清晰的感受那些情绪的存在。常常用行为表达情绪的人,在生活中也会承受各种破坏性的结果,比如人际关系变得很紧张,因为ta无法清晰描述自己的情绪,所以别人也不能很好的理解ta,这会让ta更难以感受和述说自己的情绪,也就难以获得理解和帮助,慢慢的与周围人的关系就会被破坏,周围人也会感觉很受伤。
第三级,语言表达。这是相对成熟的表达方式。我们能用语言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至少经历了感受情绪,评估关系的安全度,组织语言表达等等内在心理过程,所以,用语言表达出情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无法用语言表达,是因为对于关系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宁愿忍着也不能表达,而忍的结果,要么伤害自己,要么因为暴发而伤害对方。动力性(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求助者发展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一旦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压力释放掉,就不必用行动去表达,也不必伤害到身体了。
第四级,象征性表达。这是很成熟的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大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孩子,用积木不断搭起一座房子,推倒,再重新搭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用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对于家园失去与重建的种种感受。顺便说一句,游戏对于孩子发展健康人格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我们对情绪的功能了解越多后,我们需要圣安米悦心理让自己发展的是体验情绪,理解情绪的能力,当我们对情绪越熟悉,理解越丰富时,我们对情绪的管理能力才越强。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来自我们内部对自己对他人的态度,我们越有能力爱自己就越有能力爱他人,当我们的人格中有足够多对生命的接纳与尊重时,我们也就有能力选择更好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在社会生活中,一方面我们需学习各种社会规范,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发展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学习更健康的表达方式来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可以试着采用一些简单的小窍门:
1、在人际关系中,听,比说重要,要关注在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才能不被字面意思所扰。而且,共情性的听,本身就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在人际关系中,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避免情绪化的处理事情,从而把事情越搞越糟糕。
3、当情绪即将失控时,先对自己叫停,数上十个数字之后再开口,往往情绪的伤害性就没有那么大了。
4、试着直接表达,而不是试图尝试自己什么都不用说对方就能明白,这样的期待只能带来对双方的挫败。
5、最最重要的,成长自己的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越健康时,就越有能力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做真实的自己。当一个人越真实面对自己时,与他人的关系会越轻松。
第3个回答  2023-10-01
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提醒。
恐惧、愤怒、悲伤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你越关注它的时候,它对你的影响越大。
当我们真正接受悲伤与不幸不可避免时,我们的苦难反而减少了。
在情绪低落时说:我很伤心,比说:我很坚强,要有效得多。
对情绪的态度: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所会引发的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
不要传递坏情绪,而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及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对待情绪的方法:
1.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平静的音乐。
4.暂时离开让自己有情绪的场合,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5.心理暗示、自我安慰。
6.化悲愤为力量。
练习瑜伽和冥想。
接受对方的情绪就是 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 我愿意与你沟通。
补充: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负面情绪没有什么不对的、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亲子教育:
帮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宣泄情绪(可借用上文)。
尽量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的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情感。
鼓励孩子谈论感受、分享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肯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10-22
分析:
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能量,是一种提醒。
恐惧、愤怒、悲伤都是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情绪最大的特点是你越关注它的时候,它对你的影响越大。
当我们真正接受悲伤与不幸不可避免时,我们的苦难反而减少了。
在情绪低落时说:我很伤心,比说:我很坚强,要有效得多。
对情绪的态度:
先处理情绪,后解决问题。
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所会引发的后果,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为自己的负面情绪感到自责。
不要传递坏情绪,而要学会自我调节,以及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
对待情绪的方法:
1.自我合理宣泄,跑步、找人倾诉、痛哭和写日记。
2.情志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到平时感兴趣和喜欢的事上。
3.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平静的音乐。
4.暂时离开让自己有情绪的场合,给自己独处的空间。
5.心理暗示、自我安慰。
6.化悲愤为力量。
练习瑜伽和冥想。
接受对方的情绪就是 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 我愿意与你沟通。
补充:
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应该被认同。
负面情绪没有什么不对的、没有什么可耻的。是很自然的事情。
亲子教育:
帮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宣泄情绪(可借用上文)。
尽量满足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避免孩子的不良情绪。
培养孩子遇到挫折时的积极情感。
鼓励孩子谈论感受、分享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
孩子成功控制住情绪时要及时肯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