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伤害就一定有精神问题么

如题所述

咨询中遇到心理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特别是那种控制性的家长,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多数都是那种讨好型的孩子,生活的很虚伪很累,知道这样子不好,可是很难改变,她们的内心都有五种思维模式。

第一、我不值一提,我不值得被爱,低自尊。

总是牺牲自己的价值为代价,否定自己的自尊,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即使别人对自己好,也会认为别人是有目得的,因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对自己好。希望被爱,还害怕亲密关系,因为太亲密了,自己又怕失去自我。不被爱心理还孤单冷清,所以很纠结。因为在讨好者的内心里,他们会认为我都这么弱了,我都这么自我贬低了,你就不会攻击我,所以我就安全了。因为遇事不能自己拿主意,常常显得自己很幼稚和依赖,他们传递的信息就是你要为我负责,因为我一直听你的。

第二、全是我的错,过度敏感。

只要别人有一点点痛苦,就会把自己时间精力献给对方,以减少别人烦恼和麻烦,他们觉得自己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别人的问题,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总是观察父母或者身边人的眼色,每天观察谁生气了谁不高兴了,有的时候还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得罪他们了,是不是我那句话那件事没有做好,他们才不高兴。总会为那些出错的事件和问题主动担责,总是承担所有问题的过错,当遇到冲突还会主动认错,过后还会愤愤不平。

第三、我不能让别人生气,很难拒绝别人。

常常一面隐藏自己的气愤,一面说出让人高兴的谎话。哪怕那些让自己很不满人找自己帮忙,尽管知道这是在剥夺自己,也会完全去做,当然做完心里也会难受,可是遇到相同的问题,还是会义无反顾的跑在前头。面对问题总会告诉自己,想要让自己好的唯一的方式就是顺从。

第四、我应该永远对别人和颜悦色,不能显露真实的自我。

他们在外面说话都是很好听,或者说都有很好听的声音,因为一直伪装的缘故,他们的声音会一直很甜美,你听到声音就会感觉这是一个温柔型的女孩。会觉得他们是没有攻击性,或者是那种暖男和甜妹,很多时候他们只会在家里面才会发脾气。在外面有时遇到自己很生气的事,也会瞬间转变脸色,马上变得甜美。

第五、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缺乏原则。

遇事一味的妥协,总会让人给逼到墙角的感觉,自己委屈压抑,慢慢会觉得所有人都在对自己不怀好意,都占自己的便宜,即便如此,也只是在背地里瑟瑟发抖,因为他不敢反抗。反抗别人就会觉得自己不好,会觉得没有修养,别人就会不喜欢我,我永远不要做真实的自己,尽管伪装很累讨好很累,很压抑,可是自己不会别的方式,知道不好也摆脱不了。



所以常常压抑自己的结果,就会让自己身心受损,很多身体疾病例如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还有肝胆问题,癌症等等,心理方面的疾病主要是自我伤害,自杀、抑郁症、情感双向障碍、或者精神分裂。她们的内心体验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没有价值感,自己死了没有人会心疼,因为自己毫无价值,每天生活很无助,活地像一个乞丐,对谁都表现讨好和屈服,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每天需要别人的赞美和认同,因为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没有安全感,才会焦虑、恐惧、担心。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己活着的价值在哪里。

人生的第一段让每个人都需要维系的关系就是母子或者母女关系,他们如果不照顾我们,我们就会失去生命。作为孩子很快就了解到只有讨好才能生存,所以直到成人也仍旧沿袭这种生存关系,即使成年也很难改变。但在他的心里会一直有改变爸爸妈妈的心愿,可是常常都会失败,所以长大之后,这种讨好性格的孩子就会找到和自己父母有着相同行为的人做自己的伴侣,并试图改变他们,在配偶身上失败后就会转身来改变孩子。当改变所有人的努力失败后,就会无助绝望,觉得一生太失败了。



所以这里有四种建议: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法、自由的感受你所感受的、自由的要求你想要的,而不是永远等待许可、自由的选择自己去冒险,而不是选择安全和不冲突。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黑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骗,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挫折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找到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到自己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及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不一定,可能对这个世界已经麻木了,活下去的的动力少了

第2个回答  2020-11-02
斯皮德从19岁就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效力于利兹联队,曾随队获得1992年英格兰顶级联赛冠军。4年后,他以350万英镑的身价加盟酷爱的埃弗顿队。他保持的85场威尔士队的出场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即使是2004年7月,他以75万英镑被贱卖到“球星养老院”博尔顿,斯皮德也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普拉提、拉伸、瑜伽……只要能增进状态,他什么花样都用。

斯皮德自杀的原因是外界猜测的焦点,目前还没有人能够知道是什么导致他选择了这一条不归路,不过,蓄意自我伤害行为作为一种“心理病”,其发病机制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也与社会、家庭、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部分蓄意自我伤害者相对一般人群,成熟应对能力低、抑郁程度高、情绪不稳定性、愤怒特质高、自我愉悦或满意度低。他们在社会、家庭环境中,支持感受低。如果生活方式不良、身体有病或者受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都会加剧其自我伤害的发生。

在足坛,自杀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11月19日,德甲联赛的一场比赛因主裁判拉法提赛前40分钟在酒店的浴缸内割腕自杀而被迫延期,41岁的拉法提两度被德国《踢球者》杂志评为“最差裁判”。经抢救脱离危险的他表示,自己因为不堪忍受来自比赛双方的巨大压力选择自杀。2年前,德国国门恩克也因抑郁症选择卧轨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60%以上自杀者有精神心理障碍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扰,成为欧洲21世纪“最严重健康问题”。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就疾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而言,抑郁症排名第二。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临床心理学院主任汉斯·乌尔里希·韦奇恩耗时3年、调查30个欧洲国家(27个欧盟国家、瑞士、冰岛和挪威)发现,大约1.65亿欧洲人患有精神疾病,占30国总人口的38%,病症表现主要为抑郁、焦虑、失眠和痴呆。美国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的报告称,18-25岁之间的年轻人存在精神疾病的比例高达30%。美国逾450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疾病,约占美国成年人口的20%,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达到1100万。精神疾病如未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残障、药物滥用、自杀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