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国内外发展史

如题所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国内外发展史:
姆波和1867年法国人J.莫尼埃先后在铁丝网两面涂抹水泥砂浆制作小船和花盆。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埃的专利,进行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科学实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火性能,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1886年德国工程师M.克嫩提出钢筋混凝土板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英国人W.D.威尔金森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楼板专利;美国人T.海厄特对混凝土梁进行试验;法国人F.克瓦涅出版了一本应用钢筋混凝土的专著。
各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方法有容许应力设计法、破坏强度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在钢筋混凝土出现的早期,大多采用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容许应力设计法。在本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开始采用考虑钢筋混凝土破坏阶段塑性的破坏强度设计法;1950年,更进一步完善为极限状态设计法,它综合了前面两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既验算使用阶段的容许应力、容许裂缝宽度和挠度,也验算破坏阶段的承载能力,概念比较明确,考虑比较全面,已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设计规范所采用。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钢筋,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粘结力。它由分子力(胶合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作成弯钩,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均可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
梁和板等受弯构件中受拉力的钢筋,根据弯矩图的变化沿纵向配置在结构构件受拉的一侧。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01
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没区别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两种(考虑竹筋混凝土)素混凝土工程极少用通据说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本质区别论受力构件、变形模式、设计、施工工艺、空间形态使用功能都明显同受力面框架结构柱、梁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水平荷载构件;变形面框架结构剪切变形剪力墙结构弯曲变形;设计框架柱偏受压构件剪力墙结构则要钢筋配边缘构件内……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高:8度区45米、7度区55米即使6度区仅60米楼主房33层高度应100米能框架结构应该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至于协议写混凝土框架结构售楼部并非设计专业员
第2个回答  2015-04-16
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没区别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素混凝土结构两种(考虑竹筋混凝土)素混凝土工程极少用通据说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本质区别论受力构件、变形模式、设计、施工工艺、空间形态使用功能都明显同受力面框架结构柱、梁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水平荷载构件;变形面框架结构剪切变形剪力墙结构弯曲变形;设计框架柱偏受压构件剪力墙结构则要钢筋配边缘构件内……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高:8度区45米、7度区55米即使6度区仅60米楼主房33层高度应100米能框架结构应该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至于协议写混凝土框架结构售楼部并非设计专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