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的两大流派分别是?

如题所述

一、核心素养概念的辨析。

在中文里“素养”意指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则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其中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也指事物本来的性质,而能力则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相较而言,素养一词更为全面,它体现为个体在面对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与可能的挑战时,能运用知识、能力与态度采取有效行动,以满足生活情境的复杂需要,达成目的或解决问题,是个人生活必需的条件,也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素质的内涵更为广义,是指人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因此人们对素质的理解存在广义与狭义之争,从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来看,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是指可以塑造的素质,或者说是指可以培养的素质,然而素质教育中的素质虽然也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但着眼点是指发展中的素质。

能力,一词在工业社会背景下曾经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可以理解为个体所具有的能胜任某种活动的实力,或者是能够开展或胜任某一项工作的基础能力,他可以是先天遗传下来的,也可以是从后天习得的,其范围比较狭隘而不完整,尤其是不包含态度情感等层面,相对而言素养要比能力的内涵更为宽泛,它不仅包括能力,还包括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层面,很明显,如果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能力层面,或强调能力本位的教学,而不是通过适当的态度加以转化,那么能力就不会升级转化为素养,例如会开车是有能力的,但会开车却不礼让行人或救护车,便是有能力而欠缺的素养的,言辞能力不等同于素养,素养,并不是先天遗传得到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与教学获得的,是可学也可教的,这也是素养与能力的一大区别。

技能是指从操作动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绩效技巧或技术,它与态度知识综合构成了素养的内涵,素养并不等于单一的知识也不等于单一的技能,而是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等多层面的统一,整体。

素养一词的提法较为全面,符合全人教育的理念,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教育质量根本标 准一致,有利于完成当前五我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总体上,采用“核心素养”这一提法可以涵盖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超越我国传统教育中狭义的能力观,转变过去能力观念中重知识、认知技能,轻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现象。

二、核心素养概念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因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运行良好的社会。

在目标上核心素养的概念指向的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

在性质上,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共同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在内容上,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功能上,核心素养同时具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培养上,核心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综合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

在评估上,核心素养需结合进行一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在架构上,核心素养应兼顾个体与文化学习、社会参与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上看,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在作用发挥上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