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王阳明心学的利弊

如题所述

优点:

1、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

2、创建了“阳明心学”,丰富了晚清社会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当时的封建思想,为瓦解封建社会作出了一份力量。

缺点:

1、“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2、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要求从“心”获得理,夸大了“心”的重要性。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扩展资料

王阳明和所有宋明理学家一样,其标准只有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

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

在王阳明这里,“天理”指的是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心即理)。同时,“人欲”也绝不是指人的基本欲望(如衣食住行之类),而是指那些越出法律与道德边界的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因此,阳明心学对“存天理,去人欲”的正确解释就应该是:一方面,我们要了解更多的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对内心保持更多的觉知觉照;另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去除内心世界那些不合理、不正当的欲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5

优点:

1、强调“知行合一”,知道了就要去行动,不然不能算真知道。影响了后世人们做事的方法,要学会脚踏。实地。

2、创建了“阳明心学”,丰富了晚清社会的思想,解放了人们当时的封建思想,为瓦解封建社会作出了一份力量。

缺点:

1、“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2、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要求从“心”获得理,夸大了“心”的重要性。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扩展资料

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阳明创立阳明心学,参透世事人心,终成一代圣哲;曾国藩研习阳明心学,编练湘军进攻太平天国,历时十二年克尽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将阳明心学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一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阳明心学的传世典籍《传习录》,深入浅出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旨在让今天的读者轻松领悟阳明心学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开启与生俱来的正能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09

转自于:网页链接

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哲学,并非宗教,为何首先要说宗教呢? 因为心学与上面说的“体悟”、“灌输”有着极大的联系,这也是心学利弊所在。先来看看王阳明著名的心学“四句教”: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想,人们在理解这四句话的时候,大概有三种情况:1、纯粹把这四句话当成了经文,像信徒一般去念;2、用理解的观念来分析解释,把解释后的道理变成自己的知识;3、无须当经文去念,也无须条分缕析,自然而然地获得共鸣与体悟。这三种情况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依次发展的。

王阳明认为人有“利根”、“钝根”之分,要不同对待。所谓“利根”就是悟性高,容易悟道;所谓“钝根”就是悟性很低,不容易悟道,只能灌输道理给他。对应于上面所说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就属于钝根,第二种属于利根和钝根之间,第三种就属于利根。而对于这个“四句教”而言,真正能够悟出它的道理的人,也就只有利根之人。为什么呢?第一种钝根之人完全曲解了王阳明的意思,且不论。第二种利钝之间的人,最终可能会悟出王阳明的意思,但是却让这四句话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这四句话的意义就在于一种从无生有的心理境界,类似于道家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从一种玄妙的心态开始,逐渐体悟善恶、良知、格物。若是一开始就着手于善恶之分、良知格物之本,虽然确实解释了它的意思,但是却没有一个体悟的过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所以,王阳明的心学非常适合拥有利根之人,但对钝根之人而言,过于玄乎。心学被认为“近禅”,意思是近于佛家的禅宗之学。禅学是纯粹的悟心之学,排除心外事物,乃至自己的身体。而心学的根本目的是“格物”,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实际的学说。王阳明本身也是一位很实际的人,他不仅仅创立了一种儒家学说,而且更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在他所处的那段历史时期属于中流砥柱人物。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典范,或许正因为他的思想是儒释道合一的思想,所以才让人觉得近于玄乎吧。

王阳明的思想绝不是简单的“唯心”思想,他是根基于自身所遭受的政治和生活挫折的一种经验总结。在他龙场悟道之前,他是不可能构建出完善的心学体系的,也只有在拥有了足够的实际经验后,才能将经验过滤糅合,形成一种具有统一性质的指导思想。而这种思想也并不仅仅是用来传道授业,灌输于人,其主要的用途还是为自己往后的政治、军事生涯服务。也正是这样,他在悟道之后才逐渐走向成功,并且超越于时人。

然而对于别人来说,要想获取王阳明思想中的营养,并不是容易的事。即使王阳明把所有问题都说得明明白白,一般人也难以化为己用。原因前面也说过了,只有拥有利根之人才能真正体悟他的思想。 这也正是心学的利弊所在——能够体悟心学思想的人,就能更多地将心学化为己用;不能体悟心学思想而只能靠灌输方式的人,不但不能化为己用,甚至可能误入歧途,走入了心学的相反面,比如“唯心”。

聪明如王阳明,在面对钝根之人时,也只能选择灌输的方式。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的人来说,没有利根,是否就没有机会真正悟出心学大道呢? 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任何人来说,智慧虽然有别,但并不是天生就固定了的,可以通过后天来锻炼和养成。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根“钝”得彻底,也可以通过锻炼来获得利根。方法只有一个,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灌输的知识,而是主动获得实际经验。

说到这里,再转一个我在别的地方使用的一个签名:

智慧是经验的累积!人的本质就是AI,通过不断获取经验来对大脑进行编程是增长智慧的仅有的两个途径之一;另一个途径是预先编好程序,也就是遗传基因。

这个签名大家不必深究里面的本质问题,只需看两个问题:1、遗传基因;2、获取经验。前者就是天生的利根,很多所谓的神童都是基于优良的遗传基因,这个我们一般人是不能比的。后者就是我们要关心的,是主动养成利根的方式。

凭什么说获取经验就能够养成利根?其实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王阳明自己。王阳明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经验,他的龙场悟道也只有在龙场那个地方、那个时机,政治、生活的经验都丰富成熟了,也才能悟道。否则的话,他为何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一出生就天降神采,口吐真言大喊心学至理?经验是王阳明成功的根本,也是心学背后的支柱。

作为一个经常写代码的人,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当初刚毕业的时候,有个公司叫我去面试,做了一些题目,我那时并不知道是智商题,只感觉乱七八糟毫无头绪,胡乱填一些答案就结束了。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了,现在估算一下,大概那时考出来的“智商”还不到30。多年之后,当我在编程的道路上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做智商测试题,已经能够超过140。尽管逻辑思维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整体智慧,但也可以说明,智慧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利根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王阳明心学的利弊,其实也不能说是它本身的利弊。是利还是弊,总是跟每一个读心学的人有关的。对于有的人来说,心学就是一个无往而不利的利器,就像王阳明那样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自如;而对于有的人来说,心学可能就只是案头众多经书中的一种,闲暇时拿来念一念,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要主动寻求体悟心学的方式,而不能坐等心学来灌输知识给我们。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经验之谈、一家之言,必然有很多错讹之处。心学是一门浩瀚的学问,我也只是懂了一点点皮毛,欢迎批评指正。

第3个回答  2016-05-27
我知道王阳明,而且,我是他的信徒。阳明先生的心学,如果按照纯粹的哲学理论的分类,心学有唯心主义的倾向。我的观点:一、单纯用唯心唯物划分来判断对与错是片面的我个人认为,是唯心还是唯物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唯心唯物的区分只是哲学中的分类,并不是说唯物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唯心的就全部都是错误的。西方资本主义也一直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学课堂里面的《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正式的课程,难道我们就说西方社会已经“社会主义化”了?因此,用唯心唯物的界定来判断对错是片面的,不客观的,不正确的。二、心学重在“知行合一”,这是解决很多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必然之路阳明先生的心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东亚,中日韩、东南亚很多学者、团体都在研究心学。心学的核心落脚点就是“知行合一”,这个理论把上千年以来哲学上“知”与“行”割裂开来的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整合和飞跃,是质的提升、是高度的发展。阳明先生把儒释道三者的精华理论融合为一体,从实际出发,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他的理论不仅仅是明朝中期我国哲学史上的发展,从实践的角度讲,先生的学说甚至比孔子的儒家学说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因此,阳明先生是自孔孟之后的“大儒”,远超宋朝的程朱陆王。你既然咨询了这个问题,有机会就去拜读他的思想吧。我工作太忙,在这里我没法一一给你解答,而且,我自己也认为自己还没入门,如果楼主有兴趣,那就一起努力吧!追问

谢谢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09
知行合一, 致良知. 1疑问:守仁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过里面似乎也存在辩证法的成分,他提倡的知行合一似乎也很接近马哲的唯物论. 那么他的心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他的哲学体系在现在有什么意义?是否已经过时了? 答:首先,可以肯定在说,阳明先生的哲学思想永远也不会有过时的时候,因为他的所有思想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实际体验,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中. 其次,他的心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阳明先生一生都在倡导的事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样,那就是“致良知”.有人怀疑说“知本无不良,何须加个良字”.这只是个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因为要是不加上个良字,便不能很好地给学生解释八条目里的“致知”.这是外话,且不说.“致良知”的工夫在“存善去恶”,在时时省察克制,就是要时时注意自己心中孳生出来的“恶”,一旦意识到自己生了“恶”,就要毫不留情地克去.这样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明明德”的境界.明明德就能无善恶.“无善无恶心之体”,因为善恶相对,无恶自然也就无恶.无善恶也就无私欲,无私欲就是廓然大公,廓然大公者合于天道,合于天道者,圣人也! 简单概括地说,阳明的心学体系就是成圣成贤的心法. 另外,.“知行合一”是阳明针对当时出现的“知而不行”“行而不知”“吾必先知而后行”的不良学习风气而提出的“补时救弊”的一个观点.其实也是从心上说来.因为他自己也说了“(知行合一)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便自有个行在……”.要点在“会得时”三字.要心中真正知道才行.要说“似乎也很接近马哲的唯物论”不准确,但也不是错. 心学在现在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现如今正是非常需要阳明心学的时候.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观点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个观点可能会让外人难以接受.但是其实很好理解.给个例子:先生游南镇,一友指院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先生云: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心之外”--传习录下.这个例子说明阳明并非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而是从此物与我心的关系来解释事物的存在.他认为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我心内之事物.既然所有都在我心,那么“亲民”“爱物”自然就是然自然而然的事了.(这里补充一下,民不是与官相对的民,而是一国之人为民的民) 若真能人人都做到“亲民”“爱物”那么这个世界会美丽到什么样子? 现实一点说,若是当官的能够学习并接受一点阳明的思想,日思“为善去恶”,那么我们社会中的官场腐败当然就能够少一点! 阳明先生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吗?别人说的永远不算,你要真正想知道答案就认真地去读下《传习录》并真正试着照先生所说去做一下看看吧! 个人补充:知行合一讲的是注重实践.与唯心唯物哲学基本立场(意识决定物质还是物质决定意识)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