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接地系统中,为什么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需要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特性说起。

电力系统中,中性点分为悬空、直接接地(大电流接地)和经阻抗接地三种方式。

低压的IT系统,就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主要用途如下图:

常用的低压380/220V系统、以及110kV以上电压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在发生单相接地时,实质上就是单相短路,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对于6~35kV的电压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经过阻抗(电阻或电感)接地,以限制接地的电流大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在上面的图中,由于电路结构的庞杂,三相对地存在虚拟电容。正常运行时,三相对地电容平衡,所以中性点电位为零。Ia(相量)+Ib(相量)+Ic(相量)=0。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如上图中的A相接地时,A相的对地电容为零,A相直接接于大地,而B、C相的电容电流并不改变,所以:Ib(相量)+Id(相量)=Id(相量)。使得接地点电流急剧增大,当超过10~30A时,接地点会发生弧光。虽然用电设备的线电压保持对称,但相电压不再对称,中性点电位为相电压,用电设备相对地上升为线电压,有可能造成薄弱点绝缘击穿,引发电气事故;弧光接地引起系统震荡,会使得系统中出现过电压,造成整个系统大幅震荡、更易诱发电气事故。

中性点接入消弧线圈后,正常运行时由于三相电容电流的和为零,所以消弧线圈中无电流,系统可以保持正常运行。当发生单相接地时,Id(相量)=Ib(相量)+Ic(相量)+IL(相量),而IL为电感电流,与Ib和Ic的电容电流正好相位相反,从而使得Id大幅减小,补偿后的残余电流变得很小,不足以维持电弧,从而自行熄灭。这样,就可使接地故障迅速消除而不致引起过电压。

消弧线圈的补偿,分为全补偿、欠补偿和过补偿。大多数电网采用欠补偿的方式,目前随着电子动态补偿系统的研发,很多系统采用全补偿,使得电流减小为零,确保接地电弧尽快熄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4
小电流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的电流一般为容性电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后,它可以提供一定量的感性电流。容性感性电流相互抵消后,可以减少接地点处的故障电流,减轻危害。
第2个回答  2021-02-05
1、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2、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不被动;
3、对全网电力设备有保护作用;
4、电磁兼容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