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吉林煎粉”到底是怎么做的?

如题所述

生于草根而兴旺于江湖——煎粉,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吉林市特色小吃,是如何从美食界鄙视链的底端成功逆袭的,江湖中有字可寻。

正文:

一些事例证明,能和某种小吃扯上边的媒介,人民群众的接纳程度和喜爱程度似乎也更高——比如最近热映的《煎饼侠》,借用了一个小吃的名字,亲民和草根气质跃然纸上。

一种观点认为,民以食为天,口舌之欲的先入为主,往往会将个人印象具体化。以煎饼为例:这种小吃在市面常见,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煎饼这一亲民的印象由此而生。

小吃代表着草根和更广大的消费者这一经典结论被反复印证。把小吃向地方特色延伸,那么这就和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了。

吉林市也有经典小吃——煎粉。

煎粉的诞生年份已无从可考,但其始于吉林的说法已被公众接受。由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煎粉后来传入了长春。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煎粉至此分成吉长两派。

在吉林,煎粉这一名字一直保留了下来,不过在长春更多的人称呼其为炒粉——虽然两者在使用的原料上基本一致。

一煎一炒,区别明显。

在吉林,因为叫煎粉,所以在烹制时尽量保持粉块的完整,火候不能太过。粉块也不能太老,所以吉林的煎粉色泽偏灰。这样可以尽量保持食物原来的味道。

长春称之为炒粉,讲究粉块不仅要炒得很老,而且还要炒的越碎越好。这样才能把食用油充分的浸在粉中,故长春的炒粉色泽上偏金黄。

制作工艺上的不同,导致吉长两派的煎粉风味也有所区别:吉林的煎粉偏于原汁原味,口味强调入口清爽。而长春的炒粉口味偏于浓郁,混合着油腻、麻酱的香味。

最后在配餐上,吉林人的煎粉喜欢配上茶叶蛋,而长春“炒粉”则常佐以串类。

和小吃界的其他种类一样,煎粉似乎很难登上大雅之堂——如果您在一个五星级饭店要求服务员给您上一碗煎粉,“多放麻酱少放辣,再来俩茶叶蛋”,多半这会是的一个奇葩事件。

但是,鉴于良好的群众基础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景,煎粉的故事也许会如《煎饼侠》一样励志。部分“像样的馆子”已经有了诸如煎粉炒牛肉这一类菜肴。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菜肴的烹制,均有两点要求:保留煎粉的块状以及本来风味。

于是,“小人物”吉林煎粉逆袭的故事顺理成章的上演。届时,吉林煎粉的推广词也可以显得“高大上”:

拒绝繁杂的烹饪手段

保留万物纯粹的样貌

入口清爽而臻于美

如同夏日稻田掠过的微风

万物皆美,不可方物

虽煎粉分吉长两派,但家乡的味道却只有一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