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请问一下?

如题所述

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 fā zhì 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

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 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 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 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 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 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 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一前一 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2]

项梁先发制人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1]

示例

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 ◎曲波《林海雪原》三

成语辨析

【近义词】:先声夺人、先下手为强[1]

【反义词】:后发制人

成语解释

通常是在对方疏于戒备的情况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实施,具有出敌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有效战法。“先发制人”较早见于《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这种思想的形成则更早,如西周佚兵书《军志》里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说法。在以后的兵书中也有很多先发制人的论述,如《百战奇法・先战》:“凡与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兵以急击之,则胜。法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先发制人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历来为军事家所推崇。奉行进攻战略的国家,均是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战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以及空袭利比亚,也采取了一系列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先发制人是什么意思请问一下?意思: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2.
出自:班固《汉书·陈胜项籍传》
3.
原文:会稽假守通素贤梁,乃召与计事。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4.
这句话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作:“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由这句话衍生出两个成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其中“后发制人”的意思是:等对方先动手,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 fā zhì 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
中文名
先发制人
出处
《汉书·项籍传》
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注音
ㄒㄧㄢ ㄈㄚ ㄓㄧˋ ㄖㄣˊ
快速
导航
成语典故成语用法成语辨析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1]
成语典故
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 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 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 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 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 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 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一前一 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2]
第2个回答  2020-11-05
已与权威书籍校验
[ xiān fā zhì rén ]
《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详细释义
【解释】: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出自】:《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示例】:剑波没等这位警长开口,便理直气壮地来个~。
◎曲波《林海雪原》三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成语故事
先发制人6.5w 00:33
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推翻秦朝,所以就请来当时在吴国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人共商大事。 项梁和项羽在当地广结了许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两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仰。项梁对殷通说:“现在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所以现在正是消灭秦国的最好机会,当然先起义发动的人就可以得到先机,我们应该早点起义才是。”项梁看出殷通性格胆怯,难成大事,于是就叫项羽把他杀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征集人马,壮大军队,并且打出灭秦的旗号。而项羽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第3个回答  2020-11-05
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 fā zhì 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
通常是在对方疏于戒备的情况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实施,具有出敌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有效战法。“先发制人”较早见于《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这种思想的形成则更早,如西周佚兵书《军志》里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说法。在以后的兵书中也有很多先发制人的论述,如《百战奇法・先战》:“凡与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兵以急击之,则胜。法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先发制人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历来为军事家所推崇。奉行进攻战略的国家,均是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等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战后,美国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以及空袭利比亚,也采取了一系列先发制人的攻击行动。911事件后,美国认为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公开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俄罗斯在遭受一系列恐怖袭击后,也强调战略上要先发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积极防御为根本指导思想,在总体战略上坚持后发制人,即不先打第一枪,不主动挑起战争,但是一旦对方首先发动进攻,则无论在战略行动上或是战役战斗行动上,只要条件具备,就力争以先发制人取胜。如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知国民党军15个旅约12万兵力将向苏中解放区发动进攻,为争取主动,破坏对方作战计划,集中了19个团约3万余人,先敌向宣(家堡)泰(县)地区守军发动进攻,尔后又分别在如(皋)南、海安、李堡、黄桥及邵伯等地区进行了连续7次作战,取得了歼敌5万余人的战绩。在现代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强调在总体防御的态势下要坚持战役战斗上的进攻作战,条件许可时也要在战略上把握先机,重视战略进攻,尽可能地把战争推到本国领土之外,最大限度地避免本国领土遭受战争破坏。先发制人的目的在于先机制敌,充分发挥进攻的突然性和主动性。要求正确判断情况,实行周密、隐蔽和迅速的作战准备;进行巧妙的伪装和佯动,乘敌疲惫或失于戒备,在其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突然发动进攻;采用新武器、新战法,初战告捷后,要注意巩固和扩大战果。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对于先发制人、争取主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装备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军队,在敌方实施火力打击和主要突击前,或在敌方尚处于兵力投送和力量集结阶段就抓住战机,采取各种有效的打击手段,先机破坏其进攻准备和作战体系,从总体上迅速削弱敌方的优势和进攻能力,是以弱制强的有效战法。
第4个回答  2020-11-05
思:原指在战争中的双方,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制伏对方。后来泛指先下手采取主动。

出自:班固《汉书·陈胜项籍传》

原文:会稽假守通素贤梁,乃召与计事。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时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这句话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作:“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由这句话衍生出两个成语“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其中“后发制人”的意思是:等对方先动手,然后抓住有利时机反击《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原指战争中的双方先发动的能制人,后发动的就受制于人。后泛指先下手为强。
[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
[出处]《汉书·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例句]1. 这一仗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我们~,一下子占据了有利的制高点。
[近义]
先下手为强先声夺人
[反义]
后发制人公元前209年,项梁和侄子项羽为躲避仇人的报复,跑到吴中。会稽郡郡守殷通,素来敬重项梁。为商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 的出路,派人找来了项梁。 项梁见了殷通,谈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现在江西一带都己起义反对秦朝的暴政,这是老天爷要灭亡秦朝了。先发动的可以制服人,后发动的就要被别人所制服啊!” 殷通听了,叹口气说:”听说您是楚国大将的后代,是能干大事 的。我想发兵响应起义军,请你和桓楚一起来率领军队,只是不知道 桓楚现在什么地方?”项梁听了,心想:我可不愿做你的部属。于是他 灵机一动,连忙说:“桓楚因触犯了秦朗刑律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 的侄子项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我去叫项羽进来问问。”说完,项梁 走到门外,轻声地叫项羽准备好宝剑,伺机杀死殷通。叔侄俩一前一 后走进厅堂。殷通见项羽进来,刚站起身,想要接见项羽。说时迟,那时快,项羽拔出宝剑直刺殷通,随即砍下他的脑袋。项羽提着殷通的人头,佩带着郡守的大印,走到门外;高声宣布起义。[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