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出自杜甫的哪一首诗?

如题所述

不是杜甫写的,“天不生中尼,万古如长夜”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译文: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扩展资料: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赏析:

这句话表明孔子紧扣生命,立定生命,彰显生命,“发明斯道”,即发明此仁道,亦即发明此生命之道,以开后世千古文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圣高举生命之道,弘扬心性之仁学,丽如日月,朗照百代,自此我华夏智有所发,学有所依,行有法度,命有所归。是故孔圣实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生命学家”。

此句经《朱子语类》的传播,成为对孔子有名的定评。在生死之间,依然洒脱。在困厄之中,依然自信,这就是孔子,一个大写的人,一颗超凡入圣的灵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5
不是杜甫写的,“天不生中尼,万古如长夜”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

译文:上天如果不降生孔子,世界就会千秋万代如在黑夜之中。

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扩展资料: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赏析:

这句话表明孔子紧扣生命,立定生命,彰显生命,“发明斯道”,即发明此仁道,亦即发明此生命之道,以开后世千古文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圣高举生命之道,弘扬心性之仁学,丽如日月,朗照百代,自此我华夏智有所发,学有所依,行有法度,命有所归。是故孔圣实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生命学家”。

此句经《朱子语类》的传播,成为对孔子有名的定评。在生死之间,依然洒脱。在困厄之中,依然自信,这就是孔子,一个大写的人,一颗超凡入圣的灵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4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是杜甫的诗句。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第3个回答  2021-05-21
“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的原句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又生我们,长夜才复旦


意思是假若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么万古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黯淡无光。但是上苍又造就了我们,那么万古才会重新恢复光明,焕发光彩。

明叶盛《水东日记》卷7《俳优语》:“‘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两语,其来已久,而优人尝以为言。闻有举子卷中曾具此,考官遂以俳优语黜之,误矣。”考明武定侯郭勋辑《雍熙乐府》卷9《南吕宫·一枝花· 范张鸡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戏为元杂剧,叶盛所说的“俳优语”或许就是指此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至迟到宋代即有,且朱熹曾在《性理大全书》中引用,而考《朱子语类》卷92《孔孟周程》:“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明代极崇宋儒,尤以朱子之学为尊,但考官竟然以此句为俳优所用,而误以“俳优语”摒斥举子,确实不学甚矣!又考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54:“《唐子西语录》云: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不知何人诗也。”

唐子西,名庚,与苏轼差不多同时代,而且是老乡,都是四川眉州人。又可证,“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一句北宋即有。朱熹也是引用于前人。

时间晚于叶盛的明代大儒刘宗周在《重刻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序》中也引用过此句:“良知之教,如日中天。昔人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然使三千年而后,不复生先生,又谁与取日虞渊,洗光咸池乎?” 而他在《论语学案·里仁第四》中引用有一点差别:“天不生仲尼,万世如聋聩。”

出处

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删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渡压迫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弄杀。他的学说成为我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三千人,贤良72人。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出自杜甫的哪一首诗:

天不生中尼,万古如长夜”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