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的读中国历史

如题所述

  补充:  作者: 樊树志  副标题: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isbn: 7101050506  书名: 国史十六讲  页数: 28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32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4  《国史十六讲》:极好的中国历史入门书籍  中学时历史学得比较好,标志就是考试常得100分。当然,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在考前把各种运动的年代和意义背得滚瓜烂熟,考起试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后来选择了理科,进入大学,毕业后专心于软件技术,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远离了人文学科,不再仔细体会鲁迅的文章中省略号的六重含义,也不再深入分析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走上管理岗位,开始对历史等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从清朝入手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如《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等,并对《汉武大帝》等历史剧情有独钟,但一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认识,直到读完这本《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是作者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稿,采用专题的形式,以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为主线,概略性地介绍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的过程,其中对每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发展、社会特点等方面的提纲携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延续性,从而避免过多地陷入到细枝末节当中。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书中所说,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引用《史记》等经典历史著作外,还较有针对性地引用了《世界文明史》、《亚洲史》、《中国人口史》、《中国制度史》多本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个历史教授的严谨和博学。 ...  补充:  作者: 樊树志  副标题: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isbn: 7101050506  书名: 国史十六讲  页数: 283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定价: 32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6-4  《国史十六讲》:极好的中国历史入门书籍  中学时历史学得比较好,标志就是考试常得100分。当然,那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只要在考前把各种运动的年代和意义背得滚瓜烂熟,考起试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后来选择了理科,进入大学,毕业后专心于软件技术,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远离了人文学科,不再仔细体会鲁迅的文章中省略号的六重含义,也不再深入分析李自成起义的历史背景。后来随着走上管理岗位,开始对历史等人文学科产生兴趣,从清朝入手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如《正说清朝十二帝》、《雍正皇帝》等,并对《汉武大帝》等历史剧情有独钟,但一直缺乏对中国历史的完整认识,直到读完这本《国史十六讲》。  《国史十六讲》是作者在系列讲座的基础上成稿,采用专题的形式,以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变迁为主线,概略性地介绍了从中国人的起源到清朝的闭关自守的过程,其中对每个朝代的政治体制变迁、文化发展、社会特点等方面的提纲携领的介绍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延续性,从而避免过多地陷入到细枝末节当中。历史是不可分割的,正如书中所说,泱泱大汉得益于秦的奠基,盛唐气象离不开隋的创制。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除了引用《史记》等经典历史著作外,还较有针对性地引用了《世界文明史》、《亚洲史》、《中国人口史》、《中国制度史》多本中外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显示出作者作为一个历史教授的严谨和博学。  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并希望所有了解,《国史十六讲》无疑是一本极好的入门书籍。  读罢全书,笔记如下:  1.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典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其代表是儒家和道家学说,都产生于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儒家侧重强调稳定社会,个人的行为应该合乎群体的规范,应该“克己复礼”,因而为后代的统治者所采用;道家侧重强调内心的和谐,追求消极无为,顺其自然。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社会的矛盾。  同样,唐朝的古典诗歌非常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唐高宗李渊喜欢诗歌,因而在刚刚形成的科举制度中加试诗赋,为擅长写诗者提供入仕的正途,至盛唐时以诗赋取士更见推重。  2.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宋朝  在大部分人的知识体系中,提到宋朝时总想起偏安杭州的昏庸皇帝赵构和屈死的“精忠报国”英雄岳飞。但在作者笔下,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官政治取代了军人政治,一扫贵族阶层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平民通过科举制度进入统治阶层,其比例超过官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为历代之最。宋皇帝赵恒在此背景下写下了“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诞生于宋代,并由此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印刷术在知识传播方面,火药在战争上,指南针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利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这些变化促进了15世纪、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在宋代,儒家思想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学术上,朱熹在程颢和程颐的基础上完成了儒学的二次复兴。同时,在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下,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孝义之家---后人称之为义门,影响最大的当推浙江浦江县的“义门郑氏”,依靠一部以朱熹家礼为宗旨的家训---《郑氏规范》,不仅维系了大家族内部几代人的和谐共处,而且维系着大家族和乡邻之间的和谐相处,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  3. 中央之国的盛衰  曾有人言,中国人不懂得利用老祖宗的遗产,只知道把指南正的技术用来制造罗盘,把火药技术用来制造鞭炮。这种说法是不完全客观的,火药早被用于制造火枪火炮,指南针也已用于航海,这里的关键原因是长期以来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央之国”,甚至是世界的中心,皇帝和大臣们都没有征服世界的愿望。在明朝,中国的丝绸、棉布、瓷器被运往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流向了中国。在这种背景下,郑和比西方人早一个世纪开始大航海的尝试,先后七次下西洋,主要目的是要“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显示天朝大国的富庶与强盛,而没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殖民地的雄心和野心。也正是因为中国的富庶,使得西方列强一直垂诞于中国,并在后来大举入侵由于闭关导致军力落后的清王朝。  4. 其它有趣的知识  中国历史的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封建”一词来源于周朝的封帮建国。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七十一家诸侯(其中五十三家与周天子同性姬),用同性诸侯构筑起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这与今天的封建主义、封建社会已经大不相同。  坐凳子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汉人胡化的结果。中原汉人原本席地而坐,并无坐椅子、凳子的习惯。随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在胡人汉化的同时,汉人在生产、生活中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部分习俗,典型的例子就是“胡床”。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被汉人称为“胡床”。胡床自北向南逐渐流行,促使高足家具的兴起,终于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忠孝不分家,臣不事君,则子不孝父。唐朝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背叛唐朝称帝,但后来因为争抢皇帝宝座,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唐朝末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凭借军事实力废除名义上的唐哀宗,该国号为梁,因而成了五代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梁太祖,但不久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所杀。收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9
如果是在学校为考试而学习,当然 最好是依照指定的课本。但是估计你不是,应该是自己感兴趣要学习的。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建议:先从《三字经》里的“历史篇”以及《朝代歌》(版本很多,按照自己性情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就可以了)入手,然后再看自己对那个朝代最感兴趣,就先去图书馆借书或上网浏览相关资料,再自己做笔记,并在“百度知道”平台上进行问与答的互动来加强印象。余此类退,按照自己的时间、精力来按照进度,没有压力的学习,效果最好。系统是自然而然在自己内心形成的,不是靠外在的别人的理论框架来绑住自己。如此随心所欲、不带功利性地学习,最为活泼有趣。不知道你同意吗?
话又说回来,即使你是为考试而学习历史,自己内心兴趣的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记得最牢,学习过程也充满乐趣。所以,上述所说的 对你也不无帮助。
不管怎样,祝你在学习历史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5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2019·宜昌)武王伐纣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推行小家庭政策。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公元前139年,西汉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2014·宜昌)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凿空”西域,为汉代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张骞。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189年,永汉元年,荀彧被举孝廉。
196年,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2016·宜昌)公元200年,曹操军队奇袭袁绍军队在乌巢的粮仓,继而以少胜多击溃袁军主力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220年,黄初元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制定九品中正制。制度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8年,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486 年,太和十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2013·宜昌)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北魏孝文帝。(2019·宜昌)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以上措施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
524年,北魏正光五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动乱,关陇、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北魏统治濒临崩溃。六镇起义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后发起叛乱的大起事。
550年,大统十六年,西魏已建立起八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的府兵组织系统。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安史之乱,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2018·新课标)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758年,唐乾元元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763年10月4日,广德元年,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2016·宜昌)唐朝时,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高僧是鉴真。
780年,建中元年,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1005年1月,宋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2010·宜昌)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
1023年,北宋前期,交子发行于四川地区的成都,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2013·宜昌)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虽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初期,它就是交子。(2016·宜昌)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便利了商业往来。这种纸币就是交子。
1260年,中统元年,元世祖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始置丞相及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参知政 元世祖 元世祖 事等宰执官。其后,相继于各大地区建立行中书省。(2010·宜昌)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元朝。
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下西洋首次航行。末次航行结束于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下西洋共计七次。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2016·宜昌)“他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文中“奇举”对应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2013·宜昌)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
1771年1月,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7月到达西部蒙古,乾隆皇帝册封他为乌讷恩素诛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以其所部为旧土尔扈特部。(2012·江汉)电影《东归英雄》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一支少数民族在他们杰出首领的领导下,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是渥巴锡。
(2016·宜昌)1790年秋,清朝乾隆五十五年起,四大徽班陆续进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的剧种是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