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装备差距?还是将领不行?欧洲骑兵是为何会输给蒙古骑兵?

如题所述

主要原因是蒙古骑兵的战术和重装冲击骑兵比欧洲强大。

蒙古第二次西征时,重装骑兵占整个骑兵军队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蒙古的骑射手轻骑兵与冲击骑兵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1241年,蒙古与欧洲联军的交战就体现出各骑兵配合所形成的强大战斗力。蒙古先以少量轻骑兵诱使欧洲骑兵追击,随后蒙古骑射手从两翼包抄追击的欧洲骑兵,并不断向欧洲骑兵发射箭失,杀伤欧洲骑兵。

这时,待命的蒙古重骑兵向欧洲骑兵发起冲击,而由两翼包抄的蒙古骑射手对欧洲骑兵完成了合围。由于之前不断受到蒙古骑射手的杀伤,欧洲骑兵队形已经散乱,被蒙古重骑兵击溃。

这时欧洲骑兵的左右两翼后方已经被蒙古骑射手包围,导致无法撤退。前方又遭遇蒙古重骑兵冲击,因而全军崩溃。这一战被蒙古杀死超过两万人,蒙古人将死者的耳朵割下足足装了九麻袋。

扩展资料:

公元1241年4月2日贝拉四世把从法国,日耳曼和捷克来的条顿骑士一起组成了一只10余万的重骑兵军队,布置在佩斯城。当拔都和速不台的6万蒙古骑士来到城下时,贝拉四世的重骑兵率先发起了进攻。

按照欧洲骑士的想法,面对几万的重装骑兵的冲锋是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抵挡的住的,他们相信这一击必然一举击溃蒙古骑兵,解决战斗。

果然面对条顿骑士的金属风暴,蒙古骑兵开始逃跑,欧洲骑士看到了以往他们经常看到的场面,对面的蒙古骑士不过又是一群逃跑的牛群而已。

当雄狮一样的欧洲骑兵接近蒙古骑兵的时候,他们发现蒙古骑士并不是在逃跑,他们一边后撤一边回身开弓放箭。

蒙古人的弓箭威力是以往这些欧洲骑士没有碰到过的,蒙古人的弓是复合弓威力远大于后来让法国重骑兵吃亏的英格兰长弓。

加上蒙古骑士回身射击的“漫歹古”绝技,不是马被射中就是人被射死,大量的欧洲骑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厚重的盔甲虽然可以保护欧洲骑士在搏斗中不被轻易砍伤,这也是重骑兵成名的因素,但是此时却成了他们的累赘。

厚重的盔甲使欧洲骑士不能长时间的冲锋,他们需要休息和重新列阵,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却不断遭受蒙古骑兵的射击,而他们的长剑却连蒙古人的马都碰不到。

愤怒的欧洲骑士不停的追击,希望贴上去和蒙古人白刃战,于是他们被引到了绍约河畔。

长时间的苦苦追击已经让欧洲骑士无力过河攻击,于是欧洲骑士在河上的唯一一座石桥端利用辎重车马建立了一个桥头堡,打算休整后再做攻击。

然而第二天黎明率先发起进攻的却是蒙古重骑兵。蒙古重骑兵挥舞着狼牙帮和马刀,在后排弓箭的火力掩护之下,冲过了石桥冲破了欧洲骑士的桥头堡,和欧洲骑士展开了白刃战,这是欧洲骑士希望看到的。

但是欧洲骑士发现即使是白刃战他们也没有占到便宜,他们的长矛由于是仓促迎战没有足够的冲锋距离用不上,长剑虽然可以割开蒙古骑士的盔甲。

但是蒙古骑士的狼牙棒这种重型钝击武器在马的冲击惯性下也会给有厚重盔甲的欧洲骑士致命一击再加上马刀的配合使用,双方骑兵在河边展开了一场大混战。

昨天还象牛群一样被追赶的蒙古骑士,此刻却勇猛的象一群雄狮。其实蒙古骑士是在苦苦支撑,因为这支负责吸引和主动攻击的蒙古骑士只有3万骑,而对面的欧洲骑士足足10万骑。

拔都所率领的这3万骑背后又是绍约河,仅仅3万的部队也不可能在激战中同一时间过河展开,再加上面对昨天被自己弓箭戏弄的10万愤怒的欧洲铁骑,拔都这是把自己的这3万送到了绝境,看上去是破釜沉舟了,其实他们是在等待。

贝拉四世也看的很明白,眼前的这3万的蒙古骑兵是在苦苦坚持。到了下午贝拉决定把几万欧洲骑兵展开给对面的蒙古骑士最后一击。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在欧洲骑兵的背后却出现了由速不台率领的另外3万蒙古骑兵,就这样10万欧洲骑士被6万蒙古骑士包围了。

原来前一天夜里,速不台率领3万蒙古骑兵趁夜色迂回了几百里,度过绍约河来到了欧洲骑士的背后!即使是到现在这也算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迂回包抄。

面对从四面八方射来的重箭和冲过来的蒙古骑兵,贝拉的这10万欧洲骑士崩溃了。

突然他们发现西面有缺口,于是几万的欧洲重骑兵拼命的向西方冲去,可惜这却是蒙古人运用的在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围3阙1”战术。

这也许是欧洲重骑兵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幕了,当争先恐后的欧洲重骑兵冲出包围圈后,却发现从两边跟上了大批的蒙古骑士,把这些欧洲骑士夹在中间。

就这样欧洲骑士不停的跑,两边的蒙古骑士不停的追不停的用弓箭做精准射击,这更象是一场狩猎,一路上黄砂漫天惨叫不绝。就这样东西方2支大规模骑兵队伍的较量结束了。

此战欧洲骑士不足一成人生还,开战之前贝拉还制作了巨大的十字架,希望用这个在十字军东征里屡见奇效的一招能保佑自己的军队,却依然惨败,无论是从战略战术还是从阵前激战上看,欧洲重装骑兵面对蒙古骑兵完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骑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2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看二战的闪电战。

蒙古骑兵可以远程高速移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战斗开始时,蒙古骑兵纵队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去,各主要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当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么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还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敌人分散击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蒙古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者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乘机逼近敌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标准的蒙军战斗队形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三队为轻骑兵。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首先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退后。。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即使敌人的阵线再稳固,也会在这种预有准备的密集乱箭袭击下动摇。有时光靠这种袭扰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如果纵队指挥官认为预备性袭击已使敌人完全瓦解,那么就下令让轻骑兵撤退。但如果需要,这时就命令重骑兵发起冲锋。命令的传送白天采用信号旗和三角旗,夜晚则用灯光或火光。作战时,各个骑兵连靠得很紧。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但是如果位于中央的部队已经跟敌人交火,那么两翼部队便向翼侧疏开,绕向敌人的两侧和后背。在进行这种包抄运动时,常常借助烟幕、尘土来迷惑敌人,或者利用山坡和谷地的掩护。完成对敌包围后,各部即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彻底击溃。这种包围运动是蒙古军队常用的作战方法,而且他们特别善用计谋来实施这种方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例如,1241年,苏布台的先遣部队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多瑙河流域的格兰附近,行程180英里,路上大部分地区有很深的积雪,而且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行军。

    而且蒙古西征其实并不是光靠骑射手,蒙古军队是当时世界上军纪最最严格的,除了轻骑兵还有不错的重骑兵和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城武器,蒙古将领们经验丰富,作战指挥周密,各级将官严格服从命令,再加上游牧民族特有的长途越野生存能力,所以打遍欧亚大陆。

    欧洲人也会首先考虑把重骑放在阵前,他们想着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防御作用,攻击性还很强,可以达到让对手望而生畏的效果。但这样的战略在中国的骑兵眼里有一个很致命的缺陷。

    虽然重骑很坚固,但中国的轻骑却优秀异常,十分灵活,他们作为战斗的前锋,起到一个诱敌深入的效果。欧洲人过于看重重骑的力量,就会轻敌,在中国的轻骑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掉进陷阱,而迎接他们的就是更为强大的中国重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第二个方面是武器上的差异,中国骑兵善用长武器,像长矛、长枪这样的武器是可以延伸战斗力的。对上欧洲人惯用的短刀和匕首,优势不言而喻。而且蒙古人自幼练习骑射,箭术更是了得,未近战场便万箭齐发,先发制敌,这样就已提前控制了战局,还能在保证我方伤亡足够少的同时,尽量扩大杀敌面积。所以说,在武器的选择上,中国骑兵又棋高一着了。

第2个回答  2019-10-03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

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 ,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

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兵)。

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双方军队在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

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

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 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排列整齐。

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

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

四月,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击。

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

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

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的毒烟)、燃烧油。

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

但是,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

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 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扩展资料:

蒙古骑兵的选拔:

选拔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

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

例如,1241年,苏布台的先遣部队只花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多瑙河流域的格兰附近,行程180英里,路上大部分地区有很深的积雪,而且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行军。

第3个回答  2019-10-03
事实上,蒙古军队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
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长矛或狼牙棒。
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但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
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
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 ,崇信正面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
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做战场,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
象的战争场面。 

  蒙古人西征时,在发生大部队与敌正面遭遇的时候,蒙古骑兵也会迅速排成
战术队伍发起正面的攻击。其战术队形通常是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每个横队均
为单列。各横队相距很宽的距离。这样形成了远远大与对手的宽大正面(从现代
战术来讲,这种极易为对方冲击的宽大正面是极为不利的)。前两个横队是重骑
兵(相对东方军队),其余为轻骑兵(相对与西方的轻骑兵可算无任何装甲的骑
兵)。在此之外则还有大批的游骑四处做表面上无意义的运动。双方军队在靠近
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
出,向西方的敌人投射长矛和从中原学来的毒箭。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
后退,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无论
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形的严密向前推进,
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兵。通常蒙古军队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
就会让敌军军心动摇队形混乱。而这种反复的攻击蒙古兵可以不论白天黑夜地进
行,因为队伍相距较远且不需要太严整,蒙古兵的队形很容易在远离敌军后重新
排列整齐。一但敌军队形混乱军心动摇开始后撤,则宽大的蒙古骑兵队形就会迅
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队在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敌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少数部队
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的敌人根本无法作出
战争准备。

  另外。蒙古军队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发起战争。  

  战例。1241年,蒙古苏布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
脉,准备于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个小规模的骑兵部
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
王贝拉在蒙古军队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的意图,立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
寻求与蒙古军队决战,蒙古近六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军的攻击稍稍后撤。四月,
双方最终则在绍约河畔对峙。匈牙利判明对岸是蒙古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
巨大的桥头堡,又在河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兵营,等待蒙古军队的攻
击。蒙古军在后续的工兵到达后,立即在黎明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守卫
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射击,守备部队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迅
速穿桥而过,向刚刚醒来的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攻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列
队杀向数量处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很快发现这并不是主力!蒙古军约三万人的
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乘夜渡过冰冷的河水。蒙古主力从背后杀向匈牙利军
队,队形混乱的匈牙利军队立即撤回坚固的兵营死守。蒙古人的工兵遂向兵营里
发射了密集的巨石、火箭、毒箭(史料记载蒙古人的毒箭含砒霜巴豆,产生强烈
的毒烟)、燃烧油。这些攻击武器大多为西方军队首次见到,其内心恐慌可以想
见。蒙古人采用了"围城必阙"的战术,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逃亡。但是,身
着轻装的蒙古军队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逃跑者,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绍
约河战役,匈牙利军队阵亡七万余人。蒙古军迅速攻克佩斯城,杀死十万余
人。

  蒙古军队靠着部队的高度机动性,在欧洲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
欧洲军队。因为欧洲军队在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
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队的数量极为庞大。另外,因为欧洲军队主要依赖
近距离的格斗杀伤,使得蒙古军队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
欧洲军事史学专家认 为,欧洲军队和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
兵器时代最悬殊的。
第4个回答  2019-10-03
楼下说的还是有偏颇,波斯与中国中世纪的重骑兵防护比中世纪前中期的西欧好(拜占庭的精锐具装则因为内政方面的折腾,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一般那时的西方骑士,就是穿一身紧身甲,然后披上一层锁子甲,再带个桶型盔,在沙漠作战的十字军骑士还喜欢套一件大袍子,一是表明所属队伍,当时欧洲各类军队所属相当复杂,二是防止太阳晒得铁链甲发烫。第二,中世纪早期中期的欧洲骑士其实马匹往往是不戴甲的,那种全身板甲的具装重骑兵是火药时代早期的产物了。
而当时,蒙古从波斯与古代中原等学习的重甲,防护水平远超欧洲,而且马匹跟南北朝隋唐具装骑兵一样,也是人马披甲。只不过,当时蒙古军队正是鼎盛时期,人员契合度高,所以,总喜欢使用诱骗战术 配合 典型的帕提亚战术(曾以绝对优势击溃过精良鼎盛时期的罗马军团重步兵),先用回射技术,就是骑射手吸引敌军,一触即溃,然后吸引骑士团冲锋,其阵型自乱,期间,假装逃走的骑射手不断使用鞑靼骑射手独特的技艺:回射,逃跑的同时回头转身射箭,消耗一定的敌人(当时的欧洲盔甲对弓箭的防御力并不是特别强,板甲具装是火药时代对抗早期火绳枪的防具)然后,其他部队悄悄穿插合围欧洲军队,再各个击破,不断用重弓、轻弓消耗敌军,同时完美掌握好与敌军的距离,使得欧洲的骑士无法靠近,而且当时许多欧洲骑士不是具装,马不披甲,根本不防箭雨。几波射击之后,骑士的战力被逐渐削弱,这个时候,就像帕提亚人重骑兵冲击罗马重步兵阵一样,蒙古的具装重骑兵就开始上场了,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在西欧板甲具装出现以前,除了独特的伙友骑兵以外,西方在中世纪中期及以前,拿得出手的重骑兵就是跟波斯学的拜占庭具装重骑兵。中国、西亚、中亚的具装重骑一直很强。
日本被唐朝逼的,也学习装备了数目不确定的重骑兵,可怜的日本马,负重不行,都被硬折腾了一堆马甲,最早的太刀,就是重骑兵用的短柄骑兵刀。但很奇怪,就像弩、筋角复合弓一样,日本人很快就不怎么用那些新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