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是什么?

如题所述

水肿发生的两个基本机制分别是:

1、由于体内外液体交换不平衡,使体内水钠滞留,细胞外液总量在增多而导致水肿。

2、由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不平衡,使组织间液生成回流,而导致水肿,但细胞外液总量并没有增多。

扩展资料

水肿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1、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

水肿时,由于水肿部位组织间液积聚过多,可压迫微血管并增大细胞与血管间物质弥散的距离,影响物质交换,而引起代谢障碍和促使营养不良的发生,并引起抵抗力减弱,使机体容易发生感染或溃疡,而且修复力弱,创口不易愈合等。

2、引起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

当重要器官发生水肿时,可很快引起其功能活动发生障碍。如:急性喉头水肿,可立即引起窒息;肺水肿引起严重的缺氧;心包积水,妨碍心脏的舒缩活动等。同时,由于局部水肿的难以消除,使得相关的手法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法进行,拖延了有效的治疗时间、延长了患者的病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水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4
水肿的发生机制?

liangjjing LV11
2013-03-07

满意答案

浮声旧梦
LV13
2013-03-08
水肿的发病机制  生理情况下,人体的组织间液处于不断的交换与更新之中,组织间液量却相对恒定的。组织间液量恒定的维持,有赖于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如果这两种平衡被破坏,就有可能导致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过多体液积聚。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组织间液增多
  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的因素有:
  1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压增高,引起静脉压增高的因素有:
  ①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是心性水肿的重要原因;左心功能不全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压力增高是引起肺水肿的重要原因。
  ②血栓形成或栓塞、肿瘤压迫可使局部静脉压增高,形成局部水肿。
  ③血容量增加也可引起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将导致有效流体静压增高,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使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2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是由于血浆蛋白减少所致。其中白蛋白是决定血浆胶渗透压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引起白蛋白减少的原因:
  ①合成减少 见于营养不良致合成原料缺乏或严重肝功能障碍致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低下。
  ②丢失过多 见于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基底膜严重破坏,使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
  ③分解增加 恶性肿瘤、慢性感染等使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④血液稀释 见于体内钠、水潴留或输入过多的非胶体溶液使血浆白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渗透压降低使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而致组织间液生成增多。
  3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常见于炎症、缺氧、酸中毒等。由于血浆蛋白浓度远远高于组织间液蛋白浓度,因而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使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造成血浆胶渗透压降低和组织间液胶渗透压增高,有效胶渗透压降低,平均实际滤过压增大。此类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可达 30g /L - 60g /L ,称为渗出液。
  上述三种因素导致组织间液增多,此时,淋巴回流量可出现代偿性增加,若组织间液的增多超过淋巴回流的代偿能力,即可使组织间隙中出现过多体液积聚,导致水肿。
  4 .淋巴回流受阻
  见于丝虫病、肿瘤等。丝虫病时,大量成虫阻塞淋巴管;某些恶性肿瘤可侵入并堵塞淋巴管,肿瘤也可压迫淋巴管;乳腺癌根治术时,大量淋巴管被摘除,这些病理情况都可导致淋巴回流受阻。淋巴回流是对抗水肿的重要因素,因为淋巴回流的潜力大,当组织间液生成增多达临界值,出现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以前,淋巴回流可增加 10-50 倍。另外,淋巴回流也是组织间隙蛋白回流入血的唯一途径,该途径可降低组织间液胶渗压。当组织间液增多致压力增高时,部分液体可经毛细血管回流,而蛋白质仍存留在组织间隙,所以,水肿液中蛋白含量较高(见图 6-2 ),可达 40g /L -50g /L 。与炎性渗出液相比,这类水肿液无菌、细胞数量少,蛋白质多为小分子蛋白质,无纤维 蛋白原等高分子量蛋白 。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致钠、水潴留
  正常情况下,钠、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细胞外液容量保持恒定。肾脏是排钠、水的主要器官,并且可调节,因而在细胞外液容量的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
  各种病因使肾脏排钠、水减少,导致钠、水的摄入总量大于排出量,则体内出现钠、水潴留。肾脏排钠、水减少有三种可能的类型:① GFR 减少而肾小管的重吸收未相应减少;② GFR 不变,肾小管重吸收增加;③ GFR 减少的同时伴有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04
各类水肿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虽不全一致,但基本因素不外两大类。   (一)全身水分进出平衡失调―钠水潴留  细胞外液量增多是因钠水摄入超过排出以致滞留。钠水能自由弥散或滤过毛细血管壁,故当钠水滞留引起血管内液增多时,必然引起血管外的细胞外液增多。增多的组织间液不能及时移走,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出现水肿。若事先已有组织间液积聚,则钠水滞留会加重水肿的发展。钠水滞留的基本机制是球-管失平衡而导致肾排钠和排水的减少。正常人能摄入比较大量的钠[例如每天0.34mol(20g)食盐]而不致发生钠滞留和水肿。但若排钠功能不足,则通常摄钠量就足以造成钠水滞留。平常由肾小管滤过的钠水总量中,只有0.5-1%左右被排出,而有99-99.5%被肾小管重吸收,其中约60-70%由近曲小管重吸收,这里钠的重吸收属主动过程即需能转运;钠水在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重吸收,则主要受刺激所控制。这些调节因素保证了球-管平衡。如果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伴有相应的重吸收减少,肾排钠水就要减少;如果肾小球滤过量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肾排钠水量也会减少;如果肾小管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增多,则肾排钠水就更加减少。%。
第3个回答  2020-03-04
水肿发生的机制就可能有时候是钠钾泵平衡失调呀!
第4个回答  2020-03-04
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的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的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入血管中,两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的液体积聚。保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1.毛细血管内静水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组织间隙机械压力,4.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