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智能、气质、性别差异“因材施教?

如题所述

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类特殊群体,虽然具备了基本完整、独立的个人气质与人格,但大部分仍处于身心未成熟的阶段,在求学过程中,学习环境与教学工作者的态度等都对学生人格特性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应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处理对待学生的态度,因材施教,才能尽量让所有学生更好的融入教学工作中,提高学习兴趣与成绩,身心更健康地发展。

一、气质与性格的基本特征

(一)、气质的基本特性

气质是人格中的一个稳定的心理特性,是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特征,既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将四根说发展为四液说,即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后来分别发展成了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四种气质类型。

虽然在现代的观点看来,体液的解释并没有科学根据,但学者们却发现人类确实对应有四种不同的高级活动类型。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它是人们典型的、稳定的行为色彩。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等的影响。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1、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积极的性格特征,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极的性格特征的一面。

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消极的一面。

(二)、性格的基本特性

在外界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个人生活实践时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所形成的特有的行为模式,就是这个人的性格。性格是个人社会行为的特性主要包含:性格的意志特性,个人对社会、对集体、以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

性格特征、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个人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特性取决于特定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环境。



二、因材施教的含义

从字面上解释,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正如首先提出”因材施教”的伟大教育家孔子,他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

在教导以及对待自己的弟子时的做法正很好地用实践肯定了这一观点。许多学校现在提倡的以生为本便是因材施教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作为教师应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并结合气质的测量来确定一个学生所具有的气质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对学生气质性格的分析

从气质的角度分析,根据气质类型的不同,即兴奋型(胆汁质)、活泼型(多血质)、安静型(粘液质)、抑制型(抑郁质),学生也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行为特点:攻击性强、易兴奋、不受拘束、不可抑制,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

安静、坚定、迟缓、有节制、不好交际,胆小畏缩、消极防御反应强等。除了上述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外,还有相当部分的混合气质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气质都能归入上述某一典型的气质类型当中。

除一半人具有某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之外,有一半人都偏向于混合型,也就是说,他们较多地具有某一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其它气质类型的一些特点。

四、从教师的角度因材施教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丰富的经验与阅历、崇高的思想品质等等都很重要的,然而教师更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因此,要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首先应该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爰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每个学生的气质类型、个性特征等都有所不同,教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态度与策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不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