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若干问题

有关片中瑞德第三次接受假释官面试,对于瑞德所说的“改过只是个用来掩饰的词,政客用的词”,我不理解。
而假释官又是如何判定瑞德已不再会威胁社会从而使他通过面试的呢?
换句话说,为什么前两次面试瑞德没能通过,而第三次为什么能通过?

  第一次,第二次,red都是在说上帝作证我已经改过自新,虽然第二次比第一次深沉了许多,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同样的驳回。

  第三次,red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一个在监狱里生活了四十年的人会有什么希望的,他的回答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最后的那句“我根本不在乎”阐释了一切,但这次的结果却很不同。

  正像你所引用的RED的话:“改过只是个用来掩饰的词,政客用的词。”和“我根本不在乎”,这两句正好表现出RED对监狱里的世界已经“开始喜爱”,对外面的世界不在向往,也就是说他已经彻底和外面的世界从心理上绝缘了,这正扣住了他开头的那就独白:“监狱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刚开始,你讨厌他;然后,慢慢地开始习惯他;到最后,你不能没有他。”
  (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

  当然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所以这里只是我的理解:

  单从假释官的逻辑讲,一个对外面世界已经没有向往的囚犯,说明他确实离不开监狱的环境,已经彻底脱离了外面的世界。这样的话,外面的世界其实对于这个囚犯来说更是一个“监狱”,关在这个实体的监狱里已经没有必要了。
  从整个剧情上和主题上讲,这样安排无疑是更好地这衬托出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每个人,有哪个不是被社会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的产物,这一主题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982521.html?si=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6
很简单。举例说明;喝醉酒的人往往会大喊我没醉,再来一杯。其实不能喝了。没喝醉的人往往会说我已经醉了,不能喝了,其实还很能喝。
前两次瑞德是没喝醉的人,第三次是喝醉酒的人。假释官运用人性存在的逆向思维判定瑞德其实不能喝了,也就是已不再会威胁社会了,所以通过。
第2个回答  2009-02-16
因为瑞德第三次已经放弃了出去的念头(前两次为了出去特意说好话,想要讨好假释官,可是都失败了),所以他才发表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不再考虑是否出的去。也正因如此假释官认为他已经没有了进监狱时的傲气及渴望,已经失去了对外界的威胁(这也正好体现了监狱的“改化作用”),所以假释官才同意假释。
第3个回答  2009-02-16
这是一种讽刺手法,因为瑞德前两次表现得老老实实,结果没有获准假释,此次干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结果反而获得假释。没有必要深究。
第4个回答  2009-02-15
一个在监狱呆了几乎一辈子的人,
年纪又大,出去几乎什么都不是,
前面也说了,像他们这样的,在监狱里才是最好的。
一出监狱。他们什么都不是,连到图书馆借书都不会被批准。

那些政客只是想让他们早点死在外面。
而前两次面试的时候,他毕竟没这么老,还有危害社会的能力。
但现在。一个70,80岁的老头。
就算给他一把枪,连扣动扳机都困难。
也就不会对社会有太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