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黄花大闺女 而不叫红花 紫花或是别的什么花?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8

原因: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且能保持贞节。还有一种说法是未经历人事的少女额头绒毛是黄色的。

扩展资料

花黄流行时间

花黄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这种化妆方式起自秦代,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始成为流行的妇女面饰。南北朝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中就是指额黄。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对镜帖花黄一句。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中华古今注》中说,“花钿”起始于秦朝始皇时代,但尚找不到晋以前存在的证据。又有说法是在三国时,吴国一官妻(孙和与邓夫人)在丈夫醉酒舞如意时被误伤,在用药治疗时,因药内琥珀过多,伤口好后,留有赤痕不褪,反被视为娇妍,于是世人纷纷效仿,都以丹点颊。

另一说法是在宋高承《事物纪原》中说花钿起源是在南朝宋武帝时期,传说宋武帝的一个最受宠爱的幼女寿阳公主一日与侍女在庭院玩耍,在章含殿下小歇,合目养神迷糊欲睡之际,忽从天空飘落下梅花花瓣,数朵花片散落在公主的额头和脸颊边,经过三日方才洗去,于是宫女纷纷效仿。

还有一种说法,上官婉儿原为武后在文呈上的助手,唐中宗时封为昭容,至于上官婉儿额上的梅花(梅花妆),有人说是因为激怒了武则天,因罪施刑,以刀刺面后,为掩盖刀痕而贴花。

靥钿又称“贴花子”。靥钿是在脸颊上点画出如星如月的形状,然后用胭脂、丹青涂抹上去。从新疆吐峪沟出土的绘画残片上,发现妇女面部有红花子的装饰痕迹;

又从《捣练图》中看到妇女额头上有红瓣花片的装饰,《木兰诗》中的“花黄”即指将金箔剪刻出花形,装饰在面部贴在额头上的叫花钿,贴在两颊的是靥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闺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1-29

你是否也曾充满好奇:为什么中国古代要把那些还没结婚的妹子称为黄花闺女,而不是红花闺女绿花闺女什么的?

真实的原因是这样的: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

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

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

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

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

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民间传说。

事实上,少女贴花黄的风俗比刘宋时期要更早,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就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当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

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往往用来比喻高贵的节操。

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有贞节之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