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育学的内容又可以分为什么

如题所述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06年。[1]
该书分为二部分,分述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多方面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性格。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或叫应用。后人将明了又分为预备和提示,成为影响甚广的五段教学法。[2]
该书以心理学作为建立教学理论的基础,要求教师按照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作品名称
普通教育学
外文名称
Allgemeine Padagogik
作品别名
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教育学
作者
【德】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
类别
教育学
快速
导航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作品思想

作品影响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普通教育学》全书除《绪论》外,分三编14章。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分为“儿童的管理”和“真正的教育”两章,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分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效果”6章,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并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方法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分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和“训育特殊性的考察”6章,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4]
作品目录
绪论
  第一编 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一章 儿童的管理
  一、儿童管理的目的
  二、儿童管理的措施
  三、以教育代替的管理
  四、在与管理的对照中看真正的教育
  第二章 真正的教育
  一、教育的目的是单纯的还是多方面的
  二、兴趣的多方面性—道德性格的力量
  三、把学生的个性作为出发点
  四、关于把上述不同目的综合起来考虑的需要
  五、个性与性格
  六、个性与多方面性
  七、略论真正教育的措施
  第二编 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一章 多方面性的概念
  一、专心与审思
  二、清楚、联合、系统、方法
  第二章 兴趣的概念
  一、兴趣与欲望
  二、注意、期望、要求、行动
第三章 多方面兴趣的对象
  一、认识与同情
  二、认识与同情的成分
  第四章 教学
  一、教学作为经验与交际的补充
  二、教学的步骤
  三、教学的材料
  四、教学的方式
  第五章 教学的过程
  一、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二、教学的分析过程
  三、综合教学的进程
  四、关于教学计划
  第六章 教学的结果
  一、生活与学校
  二、对青年教育期结束的考察
第三编 道德性格的力量
  第一章 究竟什么叫作性格
  一、性格的主观与客观部分
  二、意志的记忆、选择、原则、冲突
  第二章 论道德的概念
  一、道德的积极部分与消极部分
  二、道德的判断、热情、决定与自制
第三章 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
  一、控制欲望和为观念服务的性格
  二、可被决定的部分与决定的观念 第四章 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
  一、行动是性格的原则
  二、思想范围对于性格的影响
  三、素质对于性格的影响
  四、生活方式对于性格的影响
  五、对性格的道德形态有特别作用的各种影响
  第五章 训育
  一、训育对性格形成的关系
  二、训育的措施
  三、训育的普遍应用
  第六章 对训育特殊性的考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5
《普通教育学》内容简介:在绪论之后,《普通教育学》分三卷分别阐述了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的各种问题。在第一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基中包括对儿童的管理及“正式的教育”。在第二卷里,他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并且以“兴趣说”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学科设置,以及各门学科在智力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他在“多方面兴趣”这个论题下,阐述了“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结果”的一般原理。可以说,他在“兴趣的多方面性”这个总题目之下阐述了他的全部教学论思想。这一部份是《普通教育学》一书的核心,也是比较有价值的部份。在第三卷里,赫尔巴特说明了性格的道德力量。他认为,人的性格与人所受的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是互相制约的。在上述三卷中,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儿童的管理;(二)教学理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
二、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节 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一、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普通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一、普通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学习和研究普通教育学的意义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
一、“教育”词义溯源
二、教育的内涵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
四、自我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特点
一、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教育的结构
一、教育的要素
二、教育的类型
第三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二、教育功能的特点
三、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
四、教育功能的种类
第二节 教育的内在功能
一、教育的自我保存功能
二、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
三、教育内在功能间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的外在功能
一、教育的育人功能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三、教育外在功能之问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内外功能的关系
一、教育内在功能是外在功能的前提
二、教育外在功能是内在功能的目的与归宿
三、教育内外功能的协同发展构成教育功能的全部
第四章 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发生
一、教育的产生
二、教育起源学说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二、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三节 当代教育发展与展望
一、世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三、我国未来教育发展与展望
第五章 教育日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三、不同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四、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第二节 教育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三、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提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质
三、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应然取向
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三、教师的角色地位
四、教师的职业素质
五、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六、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学生
一、学生的实质
二、学生的人性特质
三、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
四、学生成长的途径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实质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三、中小学师生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七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的实质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二、课程的内涵
三、课程与教学、教育内容、知识
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第三节 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
三、教科书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出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未来取向
第八章 教学
第一节 教学的实质
一、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的任务
三、教学不同于教育、智育、上课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内涵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第三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直观性原则
四、启发性原则
五、循序渐进原则
六、巩固性原则
七、因材施教原则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新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三、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四、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第九章 德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 教育评价
第2个回答  2020-10-25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06年。
该书分为二部分,分述了教育的一般目的、多方面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性格。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或叫应用。后人将明了又分为预备和提示,成为影响甚广的五段教学法。
该书以心理学作为建立教学理论的基础,要求教师按照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普通教育学》全书除《绪论》外,分三编14章。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分为“儿童的管理”和“真正的教育”两章,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分为“多方面性的概念”、“兴趣的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效果”6章,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并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方法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分为“究竟什么叫做性格”、“论道德的概念”、“道德性格的表现形式”、“性格形成的自然过程”、“训育”和“训育特殊性的考察”6章,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的形成问题。
第3个回答  2020-10-24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测量评价、教育哲学、中小学语文或数学教学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一般安排时间总数不少于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英语,汉语言都不是教育学类的。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人物,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等

二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三、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个阶段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个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体。

从纵向上来说,终身教育部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是涵盖人的一生在内的;

从横向来说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式教育终身教育

补充:终身教育的特点:民主性形式多样性连贯性自主性
第4个回答  2020-10-25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具体之,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2、教育的历史

原始教育的特点

1. 非独立性——与当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2. 无阶级性——教育机会具有原始均等性

3. 原始性 —— 形式、手段和内容极为简单,水平低下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学校。

第二、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第三.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实际。

第四,机械性与刻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