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审美能力是艺术之路的基石,想要让孩子具备艺术家气质,从小培养他的审美观很重要。那么,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呢?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孩子审美教育至关重要,父母要教会他如何理解美与丑,并具有创造性。不论是孩子的未来成长,还是现阶段的内在与外在的培养,都离不开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于孩子的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孩子分辨美丑的能力

每个人对于美好的事物的想象都可以具化为现实、生动的形象或事物,比如祖国美好的自然景色、漂亮的人儿、可歌可颂的壮举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孩子对于美的理解,从而激发孩子对于美丑分辨的能力以及对于美好事物的创造力、想象力。

2.孩子关于美的观念的形成与培养

对孩子从小进行的审美教育不仅仅包括分辨美丑的能力,还包括培养孩子形成关于美的能力和观念,对于美的知识、标准等等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审美教育不是单一、无趣的,还需要使其对于美丑的理解和分辨,升华为更加深刻的美的意识。只有这样,审美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多方面发展。

3.审美教育要实事求是,不要脱离实际生活

许多父母在进行审美教育的时候,脱离实际生活,好高骛远,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审美教育的培养与发展。审美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难度可不小。父母要从孩子的生活小细节进行培养,比如:孩子的穿衣打扮、个人生活习惯、个人卫生等等细节方面着手。当父母与孩子的穿衣打扮发生冲突时,不要强行改变,应该从面料、颜色等角度谆谆教导,丰富孩子对于美的理解。

第2个回答  2022-06-01

1、家长引导孩⼦形成审美观念

  要让孩⼦懂得⼀些简单的美学知识,知道美的各种表现形式,从⽽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让孩⼦明⽩,美有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有不同的审美观,你认为是美的,别⼈不⼀定就认为美,美重在⾃⼰的内⼼感受,⽽不在相互攀⽐或与他⼈的过度⼀致。

  整洁的服装是⼀份可靠的介绍,孩⼦只要穿戴整洁,符合其⾝份,能表现活⼒就是美。美不仅包含了外在美,⼜包含了内在美,能达到两者和谐统⼀的美,勿庸置疑是最理想的'“完美”。但是⽤健康的审美观塑造⾃我、创造美好的明天,才能被认为是最美的、最为精彩的。2、给孩⼦的审美观正确评价

  孩⼦需要的是家长的肯定,⽽不是我们站在成⼈的⾓度对“美”的任何评判。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3.通过⼤量的欣赏活动,扩⼤欣赏⾯,感受发现⾊彩的魅⼒,培养幼⼉审美鉴赏能⼒。

  鉴赏能⼒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带孩⼦欣赏⼤⾃然的美、社会⽣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彩、感受⾊彩。

第3个回答  2022-06-01
一、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培养审美观。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的、凝练的、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化语言,它既可以描绘鲜明生动的形象,又成功的反映生活,而且能够以其形态和语言变化直接表现人的感情,唤起欣赏者的共鸣。在小学阶段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文字优美的文章。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形象思维有占优势,他们没办法达到自己欣赏美文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领着学生品读课文,逐步引领他们学会欣赏美。比如:我在教学第六册《美丽的南沙群岛》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从课题上知道南沙群岛是美的,但它的美在哪?我让学生初读全文,而这些在海边土生土长的孩子觉得南沙群岛的海与平时所见的海没什么两样?怎么让学生发现文章中语言的美呢?我有感情地朗读了这篇文章,让语言的节奏和文中生动的描写直接影响他们,接着让他们欣赏南沙群岛大海的录像,伴着优美的音乐,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读课文,此时我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自己认为美的句子。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南沙群岛的美。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深刻的美感。
二、在课堂作业、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作业、练习的内容应符合科学性要求。简单了,激发不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复杂了,没有多余的时间探索,应付了事,何谈其美。
3、作业、练习的书写更应该要符合审美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书写整洁美观、布局的对称、字与字之间间隔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习惯,才能从中体会到美。
三、要选择美的语文教学方式
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以美的教育方式来从事这项工作。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艺术的、符合学生欣赏和品味能力、与所选材料内容情调一致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做到增多一个美育的途径,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身教,收到逐渐感染、潜移默化的效果。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为我们选择颇具美趣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诸多便利。
1、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更有魅力。还是以《快乐的节日》为例,刚上课时我们可运用电脑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乐曲优美、欢快的旋律使学生深深陶醉,同时可以用大屏幕展示一幅幅世界各国小朋友欢度节日的画面,在讲授过程中以诗歌中小鸟在林间嬉戏、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等的优美图片为背景,最后以flash的范读结尾,这些方式把诗歌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选择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更要细心雕琢自己的语言,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学生的语言,同时也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其语言能力。比如在教学《桂花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这里的桂花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句话的意思。我以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开头,然后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总结: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这些语言优美又简洁,对学生是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当然我们更要品味课文本身的语言美,引导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有意识的读出重音,读出与本文内容更贴切的语气和语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更高层次。
3、创设美的情镜
在语文教学中,那些优秀的文章就是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典范。只有使学生整个的身心都在美的世界中徜徉、熔炼和陶冶,才能把美的尺度真正烙印在他的身心结构中去。讲授《快乐的节日》时,在欢快的曲子中,在一幅幅活泼、优美的画面前,以一首众人皆知的《快乐的节日》的歌曲开头,这样便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到了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去.然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什么节日中最快乐,在创设情境后提出以上问题,能使学生更好地身入其境,更好地感受少年儿童在和平年代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通过视、听等颇具美感和美趣的方式,使学生的身心整体极好地受到了陶冶和感染。若缺乏这样的感受,学生则不能在美的熔炼中受到熏陶感受是全身心的体验,把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去。只有通过感受把情感调动起来,各种内部的感受也调动起来才可能使人从内到外地受到陶冶,以至通过情感渗透到人的生理机制中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其内涵是丰富的。我们要挖掘这块矿产,在语言学习中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总之,生活处处需要美,让我们教师做美的使者,为创设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6-01

现在的家长,无不意识到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个有知识的文化人。但对于孩子的审美水平,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可能家长们并未特别刻意地去培养。
过去很多家长都是顺其自然的,孩子天生是怎样的审美能力,就怎样呗,反正这个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成长。
但是,现如今时代不同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追求美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家长们也就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审美水平。

这里给大家分享七个关于审美方面的培养,以增加孩子的谈吐气质:


01
学习美术
从小学习和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通过绘画,可以将用眼睛和心灵感受到的美描绘出来,是一种独特的发现,不同寻常的对美的追求。

长期受到这种美的熏陶,孩子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第5个回答  2022-06-01

对于审美观而言,健康、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可以称之为“底线”。那么,如果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观,甚至可以说出众,那就算是高级目标了。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入门级”引导,不要让孩子遇到“安全陷阱”,帮助他们跨过这个门槛。



第一,父母的审美情趣必须保持健康,否则,言传身教甚是危险;

第二,父母可以选择健康的载体,对于选择的美育蓝本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是否达到孩子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对美的感知力……当然,如果是绘本的话,最好选择正版绘本,最好是印刷清晰且无瑕疵,色彩没有模糊和不堪,这都对孩子最初的审美观培养起到了重要所用;



第三,当然是孩子的审美观形成进行重要“监管”。关爱是少不了的,需要落实到行动上。比如,孩子还处于审美观的模糊形成期,父母看到孩子看动画片或是打游戏时,就需要仔细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样的人物是真善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