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全面推行“县管校聘”,对此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看到这个问题,心中就有许多疑问。这些疑问需要看具体怎么实施来解惑。于是上网去查一了一下。

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三家联合发面了一个文件,就是《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再次对“县管校聘”改革予以强调。

2020年,全国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基本方案是:“教师编制,总量控制;教师岗位,科学使用;教师聘任,竞争上岗。”

具体怎么实施呢?在网上找到一份《浙江慈溪市关于推进老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下载来看了一遍。大致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01 “县管校聘”大致流程

对象:全县公办中小学校在编在岗教职工。

第一步,全县核编:根据教职工与学生人数比及教职工与班级数比核定老师编制,将教辅人员和后勤人员不再纳入老师编制。

第二步,依编定岗:根据教职工岗位数及学科分布核定岗位数量。

第三步,岗位竞聘:

第1轮校内竞聘,竞聘岗位数须小于应聘人数。预留部分岗位给其他学校跨校竞聘教师。骨干、支教、临近三年退休、孕、重大疾病以及教育局批准对象在原校续聘。

第2轮区域内竞聘,第1轮竞聘结束后,由县教育局统一汇总空缺岗位,由第1轮落聘老师进行竞聘。

第3轮统筹调剂,第2轮仍未竞聘上的老师由全县统一调剂到空岗岗位。

不服从调剂的老师作为待岗处理。待岗第一年,发最多50%基础工资,除考勤奖外,不享受其他奖励。待岗第二年,降低一个岗位等级。两年之内未竞聘上岗或者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

教辅、后勤人员不再晋升教师岗位等级,重新确定工资待遇。

02 “县管校聘”的疑惑

一、在当前诚信机制、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竞聘过程中的公平?

“县管校聘”的整个机制中,核心是校内竞聘。

预设岗位时有没有可能特殊照顾的岗位?

评委评分的公平性如何保障?若评委是本校领导,有没有人情分?若是直接聘请外县评委?有没有暗箱操作?

第二轮区域内竞聘时,对于第一轮落聘的教师中有没有特别照顾的明落实升的人员?

二、优胜劣汰的优与劣怎么评定?

对于每三年一轮的竞聘,是完全重新公开竞聘,还是保留有三年内的考核分?考核分尽管是由德、能、勤、绩四部分组成,但实际核心考核依据仍然是成绩。这种优胜劣汰的成绩考核机制必然会进一步加剧老师对学生的严苛时间管理和强化作业训练。所以,这种竞聘机制加剧了应试教育,与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方向背道而驰。

三、县管校聘的最大意义是推进全县师资均衡。但由实施细节来看保障资源均衡力度不大?

先是各个学校内部竞聘,这一步的结果是:县城里位置、待遇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基本不动。落聘的基本上是老实本分、年老力衰以及没有教学能力的老师。这些老师将一级一级向下流动。同时偏远县郊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好老师则会尽力向县城中心学校流动。

如此一来,除了非常僻远,以前没有什么老师的学校会流进去几个落聘的老师,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的师资力量的差距不是越拉越大吗?难道说县城落聘的老师就已经超过了农村学校最好的老师?

四、由于是全县流动,不可避免将有一部分老师流动到离家很远的地位。如何解决老师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靠每个月多发几百元钱能不能弥补家庭的缺憾?

五、学校不是工厂,老师也不是工人,学生更不是产品。一个学校要正常发展,主要是靠学校校长领导下,学校长期的文化积累。这样三年一轮的流动,如何有效实现校园文化的积淀?

03 “县管校聘”的优点

一、推进了老师的全县流动,对于全县教育资源均衡化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第1轮校聘老师岗位数少于老师人数,必然有部分老师落聘。这些第1轮落聘的老师将在全县内其他学校进行第2轮竞聘。第2轮再落聘则由县教育局统一调剂。这对特别落后的农村小学有一定的师资支援作用。但由于大部分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仍然留在原校,所以,这种竞聘对于县内老师资源均衡作用将不是那么显著。

二、 相对优化了各校老师资源配置结构。

由于该制度是预先设岗,依岗定人。因此,对学校不同岗位的老师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优化作用。尤其对于缺少某些学科师资的学校会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三、 优胜劣汰,调动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过,与此对应的就会带来伤害。

由于是竞聘上岗,且岗位数少于竞聘教师人数,必然刺激教师抓教学成绩,极大地调动国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建立了教师退出制度,对老师也有很大的警策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师怠工混日子的局面。

四、 把后勤以及辅助教学人员不再算入教师编制,缩减了老师编制,减轻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教育财政压力。

“县管校聘”制将后勤和教学辅助人员不再纳入教师编制,不再享受教师待遇。从而缩减了教师编制。由于这些人员是由教师转岗而来,其待遇肯定要比教师低。因此也为当地政府节省了财政开支。

04 “县管校聘”的思考

我想,县管校聘对于全县教育的最大意义是解决城乡师资均衡的问题。而本质上是解决农村师资缺乏的问题。

我认为这种“县管校聘”的流动模式还不如让由政府部门做出制度,由县城中各个学校的副校长带队,每个人带领本校3、4个优秀老师分别到一所农村学校,扎根三年到五年,帮、辅、带动农村学校老师教学水平发展进步。效果或许更为显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2

现如今有一个大的趋势便是县管校聘,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情况,在义务教育当中这是老师所必经之路,在中央的文件当中就有明确提出,将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也就意味着将有计划的推进,一些县城学校的老师到农村进行支教。

一、教学资源不平衡,遭罪的是学生

实施这样的政策就会出现一种问题,有可能一些优秀的教师会直接堆在某一个地方,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教学资源不平衡就会导致生源质量出现问题。要知道教师对于整个学校和学生来讲,有着很大的影响的。优质的学校是有着优秀的教学资源的,是比其他的学校更能够吸引人。所以说当政策推行以后,就会出现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一旦优秀的教师扎堆儿,问题就会变得比较严重了。而且对于一些学校来讲,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也会破坏到学校的正常发展。而最终遭罪的其实还是孩子,也会导致家长的负担加重,要考虑购买学区房等问题。

二、过度竞争很有可能导致问题

推行政策之后,教师竞聘的时候考什么,如果单从成绩上来说肯定是不够的,因为教学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生源的质量的,所以说单凭文学去考量是不公平的,或者说与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所以在竞聘的过程当中,想要一决高下应该考什么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说只是比教学成绩比课题或者是比论文,这容易导致老师的重心出现问题,或者是偏离的很远也会造成班级的学习模式发生较为严重的变化。而且学生会成为一种牺牲品,老师会将学生当成是自己向上晋升的一种工具。

三、教师的生活不方便,成为一个大的矛盾

教师的家和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是去郊区还是去农村?其实不难发现,现在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还是女性比较多,其实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到现在为止,教师的工作肯定不是工资待遇最好的,也不是环境最好的,但是在婚姻上有很多的教师都是非常抢手的,但是在竞聘落选的时候被分到了乡村或者是郊区,恐怕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辞职不干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实行县管校聘的制度会导致校长的权力有所增强,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是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该怎样去做监督,又怎样去做制约,这些都是需要面临的问题。该制度推行以后,对于一些有能力的教师来讲,肯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人影响肯定是比较大的。

第2个回答  2020-06-19
这个方案的实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压力。但是有压力就有动力,会激励老师们更加积极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率。
第3个回答  2020-06-20
这个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疫情下的教育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
第4个回答  2020-06-24
县管校聘这个不怎好,因为让学生不是特别方便。所以说这样的一个方案一出,影响就是相当的巨大的,这是特别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