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静心不浮躁?

如题所述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满不思淫,没有欲火煎熬是静心不浮躁。
神满不思睡,神志清明,没有疲倦,神清气爽,是静心不浮躁
气满不思食,没有太大的食欲,就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为追求静心不浮躁的境界专门到山里辟谷修行(一种古老的只饮不食的短期绝食修行)

佛法讲:常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贪心,嗔恨,愚痴,这三毒烦恼让我们心不得安宁。
所以只有外炼精气神,内修戒定慧
才能获得坚固的静心不浮躁之境界。
心经里有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金刚经有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佛法有很多类容都在教人不执着。这些境界只有好好修身养性才能体会。推荐学诚法师开示:少存一些利害得失的观念,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阳光我们很容易有非此即彼的观念。以为自己不富有,拼命赚钱;以为自己不够有权势,拼命谋升职;以为自己胖,拼命减肥;以为自己不快乐,拼命找消遣。所谓贫富、贵贱、胖瘦、快不快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和个性等因素,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影响我们做出的抉择。竞争成了人际关系的代名词,并且人人身不由己。担心被“物竞天择”地淘汰掉,内心常处于焦虑之中。失掉了士夫那种“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甚至闲适也变成了一种消费。面对西方的价值观,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人们把竞争当作唯一出路。《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讲的都是自强,“自强”是自尊、自立,没有要与人争斗的意思。竞争必然存在输赢,自强不必考虑成败。《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淮南子》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祸福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缘变化,结果也随之改变。如果被互相对立的观念所束缚,患得患失,哪里有自在可言呢。弘一法师晚年的时候,曾住在蓬壶山间的茅棚里。那里老鼠很猖獗,不仅咬衣服、咬书,连佛像都咬,粪便还弄污了佛像。弘一法师想到为老鼠留饭,又为它们念咒回向,不久人与鼠就能和平相处。如果以对立的观点,似乎只有互相伤害一条路。伤害过我们的成为敌人,帮助过我们的成为朋友。敌人和朋友的设定,只因为当前的条件而成立,并非永远不变。遇到对立的因素,需要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转化。对立的心态是内心程式化的表现。一些相对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但也很容易让我们执著对错、是非,而看不到一体的两面。事物处在恒常的变化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3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精满不思淫,没有欲火煎熬是静心不浮躁。
神满不思睡,神志清明,没有疲倦,神清气爽,是静心不浮躁
气满不思食,没有太大的食欲,就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为追求静心不浮躁的境界专门到山里辟谷修行(一种古老的只饮不食的短期绝食修行)

佛法讲:常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贪心,嗔恨,愚痴,这三毒烦恼让我们心不得安宁。
所以只有外炼精气神,内修戒定慧
才能获得坚固的静心不浮躁之境界。
心经里有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梦想。金刚经有个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佛法有很多类容都在教人不执着。这些境界只有好好修身养性才能体会。推荐学诚法师开示:少存一些利害得失的观念,生活将会有更多的阳光我们很容易有非此即彼的观念。以为自己不富有,拼命赚钱;以为自己不够有权势,拼命谋升职;以为自己胖,拼命减肥;以为自己不快乐,拼命找消遣。所谓贫富、贵贱、胖瘦、快不快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价值观和个性等因素,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影响我们做出的抉择。竞争成了人际关系的代名词,并且人人身不由己。担心被“物竞天择”地淘汰掉,内心常处于焦虑之中。失掉了士夫那种“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甚至闲适也变成了一种消费。面对西方的价值观,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底蕴,人们把竞争当作唯一出路。《易经》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讲的都是自强,“自强”是自尊、自立,没有要与人争斗的意思。竞争必然存在输赢,自强不必考虑成败。《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淮南子》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祸福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缘变化,结果也随之改变。如果被互相对立的观念所束缚,患得患失,哪里有自在可言呢。弘一法师晚年的时候,曾住在蓬壶山间的茅棚里。那里老鼠很猖獗,不仅咬衣服、咬书,连佛像都咬,粪便还弄污了佛像。弘一法师想到为老鼠留饭,又为它们念咒回向,不久人与鼠就能和平相处。如果以对立的观点,似乎只有互相伤害一条路。伤害过我们的成为敌人,帮助过我们的成为朋友。敌人和朋友的设定,只因为当前的条件而成立,并非永远不变。遇到对立的因素,需要用慈悲心和包容心去转化。对立的心态是内心程式化的表现。一些相对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间,但也很容易让我们执著对错、是非,而看不到一体的两面。事物处在恒常的变化之中
第2个回答  2018-07-05

    心静好做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够品味到生活的真正滋味,也才能发现生命的真谛

    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意味着不妄想,不妄求。静下心来,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富有乐趣了。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静心,好高婺远,就会生出非分之想。其结果必然是,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非分之想徒使你受伤。而在你静心做事的时候,机会和幸运会不期而至,快乐和幸福就会悄然向你走来。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既是静心做事的最好印证。

    不攀比,不自卑,静心做事,其实需要很高的修为。人们容易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以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好的,以为别人都是幸福的,而只有自己才是不幸的。就像莎士比亚说的: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想有这人的威权,那人的才华,于自己平素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如果心浮气躁到如此地步,你不但得不到你没有的东西,还会失去已有的东西。

    不羡慕,不嫌弃,心灵的强大才是最为强大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羡慕了这人的钱财那人的容貌,不嫌弃地位的卑微低下,不厌恶工作的艰辛平凡,只知道静心把事情做好的人,才是最为高大的人,也是最幸福最成功的人。

    把每天都当成是最好的一天,接受所有的安排。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都是必然的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每天都是最新的一天,也是最好的一天,接受,顺应,心静如水,一切安宁。

    注意身体的调节,除了心灵的平和强大之外,要想做的平心静气,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条件。平时注意多出素食,多出果蔬类食品,少喝酒,不吸烟,多喝茶。另外要多读书,多修行,一定可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心平气和、大气雅致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13
静心不浮躁的解决办法如下:
1、先什么都别想,清空大脑,深呼吸,让身体先慢慢静下来。在你心绪烦乱的时候先什么都抛到脑后,专心调节身体上的紧张,深呼吸放松,让身体慢慢静下来,这样才能让大脑也平缓过渡。
2、去找到浮躁心乱的根源,想象最糟的结果并尝试坦然些。
3、冷静客观给自己思维安抚,不断强化暗示自己保持理智。当发生一些让人心情不好的事情时,尝试去说服自己冷静一些,避免冲动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4、抽离当前困境,转移焦点去做其他事。当你实在难以把当前难题解决,那就尝试先把它放一边,从当前困境中抽离出来,转移你的焦点去做其他事情。
5、尝试睡一会儿。睡眠能帮助人快速恢复到稳定的情绪中的好办法,睡眠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都会放松,这对缓解情绪焦躁很有利。
第4个回答  2019-05-29
人不能够静心大多数时候是可能是由于你心里还有所求,你还有许多想要的东西(虽然这些东西未必是你的生活中必须的),所以会不断不断的忙碌于去追求或者寻找或者想方设法得到。所以人心总是不断处于不能满足的渴求和焦虑之中。人要静心,需要对自己的生活采用减法,减去那些对于你来说并非必须不可的东西。放下那么需要放下的东西,当你学会放弃那些不必要的,而能够学会享受当前所拥有的,心就能够慢慢静下来。如果你始终不明白什么是你想要的,始终存在焦虑和不安,那自然是静不下来的。我曾听过一句话:“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达到自由的唯一途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