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怎么捂?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2-27

关于“春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冬天的衣服适当延长换下来。

春天刚来,天气回暖,但是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这时候更要注意保暖,注意防风,二月春风似剪刀。

要做好身体重点部位的保暖。

如脚部,春天回暖,但量寒气下行。

腿部尤其是膝盖部位,春天保暖不好容易引起关节炎。

背心的保暖也非常重要,不好的话容易引起咳嗽及背部疼痛。

总之,春捂的办法就是延迟换冬衣,做好重点部位保暖,不耍单。

第2个回答  2020-02-27

春捂秋冻,春捂的意思就是不要把棉衣脱太早了。但也不能一直穿的太厚,防止热出病来。最好是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做到不冷不热。不要太早穿单衣,注意预防感冒和风湿。

第3个回答  2020-02-27
春天孩儿脸 一天变三遍 现在不养生 将来花钱养医生。
唐代医家孙思邈也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主张春天慢慢地减衣服,目的是不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初春时节,穿衣最好“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这样防寒保暖,利于维护体内正气,抵御疾病。

中医上特别重视“春捂”。不过,“春捂”怎么捂,捂哪里是很有讲究的,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

什么时间适合“春捂”?

春捂要有度。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也是捂的最佳时期,可以预防感冒、消化不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要“捂”到什么时候?

15℃,是“春捂”的临界点。一般来说,如果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则可以不捂了。

不过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如果“捂”时不觉得身体冒汗、咽喉燥热,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

“春捂”捂哪里?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宜有重点。

首先,穿衣服尽量做到上薄下厚,注意背部,腹部、足底、关节的保暖;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

其次,在早春时节,腰眼、肚脐、手腕和双脚,这4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

1. 腰眼肾好精气好

人体阳气之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点按腰部肾俞穴,或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可温暖肾阳,补肾健腰。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按摩方法】双掌相对互相搓热以后,把掌心放在肾俞的穴位上,然后在局部上下来回摩擦。建议早晨起床以后,按摩穴位比较好。

2. 肚脐养阳气,助长寿

肚脐,是神阙穴所在,温暖此穴可以促进脾胃阳气升发,特别是对于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肚脐保暖。

【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3. 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心经的原穴——神门,位于手腕处,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利于安神定志,去除烦躁。注意用力不需要太大。

【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4. 双脚养肝护肝

春季阳气升发,肝当令,此时适合养肝护肝。

太冲穴和足三里是下肢的2个“撒气穴”。按摩太冲穴,对脾气暴躁、情绪忧郁者有舒缓作用,同时对高血压、头痛、乳房胀痛等有养生效果。

配合按摩足三里,在舒肝理气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便秘、腹泻、胃病等问题。

【太冲穴】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当然,“春捂”再好,也是被动防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防疾病还是需要从现在开始,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如快走、慢跑、打打太极拳等。
第4个回答  2020-02-27
4个部位要捂好



春捂秋冻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老年人和体质弱的人们,季节交替时不妨捂一捂,多穿衣物,晚上不要踢被子,注意防病。

1、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2、双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春捂要怎么捂才对



1、把握时机捂

在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是春捂最佳时机。因为许多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

2、“8、15”原则

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把握“8、15”原则。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一捂了。而15℃则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血压升高。

3、需要捂多久

气温回冷增加的衣物,在气温回升后也不能立即就脱掉,最好是再捂3天左右,如果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4、在家怎么捂

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开窗。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或者两条薄被,不然,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要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被子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然而踢被子而着凉。
第5个回答  2020-02-27

春天如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如果这时候不懂得“春捂”,就很容易生病。那春捂应该怎么捂?下面告诉大家“春捂原则”,帮助市民在换季期间怎么捂能防病……

春天如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晨还寒冷如冬,中午就暖和的可以穿单衣。由于天气转换较快,身体适应能力很难更上,如果这时候不懂得春捂,就很容易生病。因此早春时节,不要着急脱去保暖的衣物,适当的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预防疾病。那春捂应该怎么捂,下面中华养生网告诉大家“春捂原则”,帮助市民在换季期间谨防感冒!

一、春捂要捂对温度

1、如果温度高于15℃,就可以适当脱掉一些衣服,但如果温度低于15℃,还是先让厚衣服多陪伴几天吧。如果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1~2周,就可以解除“春捂”。

2、如果昼夜温差超过7~10℃,保暖还是很有必要的。

3、一般来说,天气的回暖至少需要10~15天,体热的人如果“捂”了后身体容易出汗,就可以少捂几天;老人和一些体质偏寒的人,“捂”着没有身体冒汗、咽喉发干,可以多捂几天。

二、春捂要捂对地方

1、腿脚暖——秋裤不可脱,鞋子可以选择宽松的运动鞋、软皮的皮鞋;袜子最好是纯棉吸汗透气的,汗湿了袜子要及时更换,不然寒从脚下起。不可过早的穿单裤、丝袜、单鞋;每晚热水泡脚。腿脚特别怕冷的人,要多用双手从大腿根部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按摩回大腿根部,可疏通腿上的六根经络,温暖全身。

2、头颈暖——头部最易散热,尤其是老人、头发稀少的人,可以戴一顶棉布的薄帽子;脖子围上丝巾,或穿高领的衣服,有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的人更要注意;

3、背暖——后背属阳,有统管阳气的督脉、膀胱经等,背部暖和,才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这时候马甲、背心最实用了,热了脱,冷了穿。

三、春捂要捂对年龄

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春捂要根据气温来决定。年纪小的宝宝,代谢快、活动量大,要灵活增减衣物:

1、外出游玩时,最好穿防风轻薄的衣服;

2、中午气温高的时候,可以少穿一件;

3、在阳光下活动,要及时脱衣,并用上隔汗巾,活动停止后擦干汗,取下隔汗巾。

4、回到阴凉的室内,要加穿一件衣服,用手摸摸宝宝的后脖子,干燥温暖就是刚好合适,不冷不热。如果后脖子凉,还需要加衣,后脖子湿热,就是穿多了。

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日夜温差大于8℃时要春捂,而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但要注意的是,冷空气过去后,气温逐渐回升了,也别急着减衣,至少再捂7天,体质虚弱或高龄老人则应捂14天再减衣。

四、春捂要穿对衣服

春捂不仅是不要过早脱衣,同时穿衣也不能过紧。春天是一个舒张开放的季节,应该让人无拘无束,穿紧身的衣,阻碍了气血的流动,容易把阳气郁住,身体会更冷。所以,穿保暖性好又柔软透气宽松的衣服最好,暖和,皮肤也不容易干燥瘙痒。

春天乍暖还寒,气温一升一降,变化无常。掌握正确的春捂方式,能帮助你把疾病挡在外面,也是不错的养生之法,你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